地理知识大全及地理答案应该言简意赅

近年来的阅卷中,我发现考生答题时有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二是不善于联想所学的地理原理与规律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归纳与综合。机械地按照图或材料中所给的信息答题。三是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有些学生的做题方法是采用某些教师传授的“答案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方法,这是由于老师打分时往往见点给分,所以,答案很繁杂,却答不到点子上。网上阅卷时间很紧,阅卷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找答案的,所以还是言简意赅为好。四是错别字太多。选修地理学科的学生相对选修其他科目的学生,在基本功方面有一定差距,因此答题时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错别字,比如:分布写成 “分部”,冷锋写成“冷峰”,甚至地形写成“地型”等等。这些在阅卷时也都是要扣分的。

地理知识大全及地理答案应该言简意赅

地理学习法

谐音记忆法

【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示例】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爸爸试爬,要上);

(2)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3)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地理学习法——识图记忆法

【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示例】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储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2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是绿色或深黄色相同的地区,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过识图,即可记得一清二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习惯,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人口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控制人口数量是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当前,从宏观上看,我国人口已进入惯性增长阶段,从低生育率到零增长还有长达几十年的惯性滑行;从微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夫妇,已经自愿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小孩。就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态势而言,笔者认为,我国计划生育的重心,应从控制人口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上来。 高三

  一、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口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技巧、思想道德水平等诸多内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素质的优劣决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的近邻日本,很早就把人口研究的重心由数量控制转向素质提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的国家来说,目前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体地说:

1.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特别是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越来越依靠脑力而非体力来创造新财富,人口能不能变为庞大的经济资源,并不在于总体数量的大小,而在于其中有多少高素质的头脑。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人口素质提高了,可以提高对资源的认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水资源,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上可以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法,工业上可以从废水废液中分离提炼出有用物质并使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否则,听任大水漫灌农田、工业污水排入河中,既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

3.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提高了,人们会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淡化对人口数量的追求。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基本排除政策影响的情况下,文盲夫妇的一胎率32.6%,多胎率40.2%,而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夫妇一胎率88.6%,多胎率仅为1.2%。4.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人口素质提高了,劳动者的年龄界限将会模糊,退休人员可以依靠其知识、经验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减轻社会压力。

  二、我国人口素质现状

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上偏低。仅就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技巧来说,以工人为例,我国现有约2亿工人,技师仅34万人。即便上海,769万劳动大军中技工约47%,高级技工仅3.7%。由于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低,影响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产品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甚至低于印度),技术进步率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物质能耗高(我国单位GNP能耗为日本的6倍)。

总之,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短缺而人口相对众多的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下大气力提高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面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几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人口素质低的压力将日益显现,甚至会超过人口数量多的压力。

  三、实施人口素质教育的途径

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通过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人口》一节可以进行集中教育。当前人口教育应考虑的基本思路是:我国人口多,绝对增长量大,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沉重包袱。如将我国一些主要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和世界上一些大国进行对比,自然会得出我国人均资源低的基本国情,从而培养人均意识和忧患意识,并进行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教育。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学生有可能产生悲观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实行计划生育要等到遥远的将来,现在无所作为,也不利于培养责任感。人口素质教育应在这一层次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即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多、增长快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加快改善人民生活,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例如:软件开发、生物工程、信息咨询等行业只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很多的资源也能创造财富。另外,要想方设法利用劳动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把“过剩人口”转化成“必要人口”。如《中国的农业》一节,联系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可以考虑多发展并出口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部分粮食、糖料、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以节约土地资源。可见,我国人多资源少的矛盾完全有办法解决,不必悲观。

  高中地理必修之地理环境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高中地理必修之地理环境,祝大家阅读愉快。

1、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

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 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④乳畜业(靠近市场) 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

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 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

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

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

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

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 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

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

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

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

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8、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9、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10、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11、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

12、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①对于转移国来说,可以实现产业升级,但也可能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

②对于接受国来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13、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14、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

②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③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台,靠近东南亚的优越位置;

④劳动力丰富廉价的优势条件; ⑤侨乡

15、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问题: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发展后劲不足。

①珠三角地区产业基础(轻工业为主)先天不足; ②科研实力比不上长三角地区;

③市场腹地不够广阔; ④工资和地价水平提高;

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6、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7、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18、港口区位: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

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9、商业中心区位: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之地理环境就到这里,同学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紧抓九个方面 学好高一地理

导语:本文从九个方面介绍了高一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学习高中地理有帮助。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 高二,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七、抓“对比”找“异同”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①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②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③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④垂直气温的计算。

⑤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⑥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⑦昼夜长短的计算。

⑧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⑨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①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②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③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2013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整理了2013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201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经纬网的意义

2013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整理了2013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经纬网的意义

(1)确定地理坐标

确定与书写地理坐标 ( 纬度°N/S,经度°W/E )

计算某地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的地理坐标

(2)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东西南北

①位于同一纬线或经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A、位于同一纬线上两地判断东西方向

⑴两比较地点同在东经

⑵两比较地点同在西经

⑶两比较地点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当经度差小于或大于180°时)

B、位于同一经线上两地判断南北方向:

根据纬度的分布规律

②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两点方位的确定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范围大小

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间隔1°的弧长约是111 km。

2.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 km;任一纬线(纬度为φ)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cosφ)km。

3.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4)两地间最近航线的问题

①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

a、两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

b、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②若两地间的经度差不等于180°

a、若E位于F的东方

从E到F的最短距离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b、若G位于H的西方

从G到H的最短距离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