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法金观后感

夜色是凝固的,却有一盏扎在自行车后座上的红警灯,在湖州文苑社区的楼宅之间,无声地流动。

电影王法金观后感

闪烁的灯光,与一位忠诚的片警(社区民警的通常称呼)相伴相随,与警惕的眼光交融一起,日夜守护着一方平安,护佑着百姓安宁。

有位居民写的一首诗《有盏灯》,在文苑社区传诵着,表达了对这位片警的由衷赞颂:

“有盏灯/点亮在群众心中/是一盏把爱倾注给群众的灯/“点子警-察”的名字/镌刻在群众的心碑上……”

这位片警,今年9月荣获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称号。他就是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月河派出所社区民警、共产党员王法金。

上篇

“我把百姓奉为座上宾,百姓把我托上点兵台”

文苑社区地处湖州城郊,是“路路通”的老式住宅群,流动摊贩敲锣吆喝,小毛贼混杂其中,闹得1800多户居民心神不定,连被子都不敢晒在室外。

2000年4月,王法金调到这个“不好管”、“管不好”的地方接任片警。

“换了教书匠出身的警-察,耍嘴皮子就有治了?”百姓对这位面带书卷气的王法金不以为然。

从省警校毕业后,24岁的王法金就在湖州警-察培训学校教书。一教就是14年,本想就这么一辈子教到底了。可年近四十,组织上让他改当片警。

领导说:“一个社区,65幢居民楼,这个阵地就交给你王法金了。两个肩头,两副担子:防范和服务。怎么摸爬滚打,全看你的本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小区居民不那么欢迎民警进家来。

王法金吃过不少闭门羹。有的居民隔着门缝斜着眼,跟你寒暄几句,就算客气了。后来才知道,一些居民遇到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冷遇,而今一报还一报,回敬“大-盖-帽”。

一个“光杆警-察”,手下连个小兵也没有,且尚未被1800多户人家所熟识,甚至被拒之门外。王法金心想,怎么像个孤独的“外来打工者”。单打独斗,又怎能搞好社区治安?

这可不行!王法金从头开始,要找回居民对片警的.认同感、亲近感和信任感。

于是,哪儿热闹他往哪儿钻。社区里有“草台班”演出或者放电影,他就先登台亮相,唱上一段,引来满堂喝彩;卖开水的“老虎灶”前,茶客聚集,他挤进去“献艺”,说上一节扬州评话:

“武二英雄胆气强,挺身直上景阳冈,精拳打死山中虎,从此威名天下扬……”

每回“谢幕”,他总忘不了自报家门,姓啥名甚。他生怕居民记不住,一个劲地分发“警民-联系卡”,上面印有他的电话、传呼机和手机的号码。临了,还叮嘱一句:“有困难,找我王法金”。

警民之间的缘分,就这样充满“戏剧性”地搭上了。

居民们有话直说,有事直求,一古脑儿把自家的烦事难事窝囊事,倒在王警官的面前。

王法金把成为“贴心片警”作为最大追求、最高荣誉。因此,他很激动:“老百姓终于认同我、看重我啦!”

文苑社区的真实社情,他一桩桩记在本子上。这样的本子,4年多来记了18本。

居民最痛恨的是自行车失窃,几乎每家都有此遭遇,而且找不回赃车,使得他们心灰意冷,懒得报案。

要唤起百姓的信赖,必先解决这个心头之患。王法金想尽了防盗的招数,还是防不胜防。但他不甘心,想法子把停在露天的自行车搬进“窝”。

于是,他到辖区内的废品公司“淘宝”,翻出十几根旧钢管,这就有了车棚骨架。

车棚选址,哪儿方便,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王法金提出召开居民大会,由大家议出个主意来。

剩下的事——买雨篷,请焊工,找帮手,王法金全包了。他看废钢管上锈迹不顺眼,锉过一遍,又动手刷上银色油漆。

只花了两天的搭棚时间,这个组建12年的文苑小区就有了第一个自行车停车点,且有专人看护。

水乡人都知道“千桨划船,一篙到岸”的道理。有王法金这个贴心的“撑船人”,老百姓就知道该合力“划桨”了。只要心贴心地帮,实打实地干,治安状况怎么不会根本好转?

——老人们戴上红袖章,结成“夕阳红”义务巡逻队;

——失业工人挽起袖管,当上全天候的社区保安;

——杂货店、理发铺、“老虎灶”成为社区固定治安观察哨;

——十多个扫地的保洁工、送奶工被聘为流动治安观察员;

——顶层的住户居高临下,也受“命”观察前楼的治安动态……

老赵是退休的刑侦队指导员,小偷曾光顾他家,偷了3辆自行车。听说新来的片警曾是教官,他想掂掂分量,先瞧瞧练的什么把式。

没想到,王法金找上门来“求张良,拜韩信”。

老赵被他“实打实”的劲头感动了。他把住在其他楼层的公检法退休干部约来,一齐剖析治安的症结,帮着给王法金点拨点拨。

从那时起,老赵就自愿担任王法金的“秘书长”,而他的老伴当上了社区“巡逻兵”。

83岁的“山东娘姆”,老伴去世早,独居304室。她没装电话,王法金留给她一块“黄手帕”。如有求助,只消在窗口挂出“黄手帕”,就等于通报“SOS”……

她感激的话说不尽,于是认定要加入“夕阳红”巡逻队。她准时报到,系上值勤的红袖章,为上班的住户看门。

“山东娘姆”不留神在屋里绊伤了脚,卧床不起。王法金来到她的床前,像亲儿子一般给她梳头擦脸,还吩咐保安员巡逻路过要常来看看。老人伤愈后,王法金坚持劝她退出巡逻。她急了:“王警官呀,你们不要我了?”

王法金拗不过她,答应她的最后条件——值勤红袖章留作纪念。

一块黄手帕,一个红袖章,王法金让“山东娘姆”感受了晚年最珍贵的生活亮色。现在,她只能扶着栏杆下楼,却还掖着红袖章。她说:“嗨嗨,凭我的老骨头,不说逮不住毛贼,总还能喝退鬼影子吧!”

在黑板上,王法金讲过十多年依靠群众搞好治安管理的课,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广泛、如此活跃的群防群治局面。

众多居民的热情和智慧,催生了他许多好点子。全市第一辆“社区警车”的“点子”,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时晚间巡逻,他提着手提扩音器,一夜三遍地拖着腔喊:火烛小心,门窗关牢,衣裳收进,车子锁好……被人戏称为“更夫三部曲”。

日复一日,王法金觉得不对劲。即使不引起“警觉疲劳”,也可能搅了原本的宁静——老人躺下早,孩子正忙功课,真的有点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