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儿童案例分析范文

幼儿园小班儿童案例分析范文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着将来的学习成绩,同时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处事等等方面。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常常还带着周身“奶气”,尚不懂“学习”为何物。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篇一

案例:洋洋上学前班了,洋洋妈妈却忧虑起来,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可是对于目前幼儿园的一点点学习任务,洋洋就表现出马虎、丢三落四,这仅仅是漫长学习期的开始,不开一个好头,怎么能养成孩子学习细心的好习惯呢?其实,只要家长有心,这种弱点是可以改正的,也可以培养他们细心学习的好习惯。

首先,选择合适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误区:不少家长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定义为认字计算,于是要求孩子认字、做计算题等。

分析:学前班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形式与方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不少家长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定义为认字计算,于是要求孩子认字、做计算题等。须知,这样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学证明,单调的刺激最易产生疲倦,疲倦状态下的孩子是很难做到认真细致的。

纠正:给学前班孩子的学习内容应丰富多彩:语言、音乐、科学、画画有讲有唱有画才能极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其次,选择合适的学具。

误区:有些心急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了解小学学习内容,给孩子买来学具全是黑压压的文字,孩子非常不感兴趣。

分析:我们知道,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因此,给孩子的学具也要遵循这一特点,逐渐过渡。

纠正:开始阶段,给孩子学具应以色彩鲜艳的图画为主,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学具,并且其中的文字要大,数量不能太多,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只有等孩子的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即由具体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才可以摆脱图片,接受完全是文字的学具。

第三,学习的时间不能太长。

误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持续读书学习一两个小时。

分析: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马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

纠正:根据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安排学习时间,当孩子开始散漫的时候立刻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循序渐进地增加集中学习的时间长度。

第四,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

误区:不少家长在家中一边自己开着电脑电视,一边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这样怎么可能有专心的态度呢?

分析: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习是的心境例外。

纠正:在其学习时间内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使其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对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减少马虎、不细心的行为。

第五,亲子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学习细心的习惯。

误区:孩子的学习要靠他自己不断摸索和进步,家长只要看着和督促就行了。

分析:家长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南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动力,家长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纠正:在亲子阅读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故事内容,你一段我一段,其乐融融:在科学小实验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睁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实验的变化;在音乐欣赏中,一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亲子共同学习,孩子将会受益匪浅。

第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

误区:学习习惯是学习的时候培养起来的。

分析: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写照,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

纠正: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自己到他人,从家里到幼儿园,从到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也有条理。另外,要培养孩子的习惯。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第七,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学习细心的好习惯。

误区:学习习惯的管教主要应该由幼儿园负责,家长平时多督促督促就行了。

分析: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方努力的,家园互不沟通,怎么能达到一种默契呢?

纠正:家长应主动和教师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秀做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起帮助、监督孩子养成细心学习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着将来的学习成绩,同时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处事等等方面,幼儿园学前班阶段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绝好时机,家长在这样的一些问题上多花点心思,一定能看到成果,看到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篇二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爱打架的幼儿

巨家庄幼儿园——张晴

背景:

最近经常有幼儿跑到我身边来对我说:“老师,张扬哭了。[]”然后马上有其他小朋友说是冬冬打的。起初我把他叫到面前问明了原因又让他向那个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就完事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这一幕,这让我非常纳闷。有一天我们正好去另外一个小朋友家家访,他打电话来让我们一起去给他过生日,因此我们趁这个机会去他家家访了一次。在和他父母的交谈中他妈妈也向我们提及了他最近在家攻击性倾向也较严重,往往要让他爸爸陪他打架,甚至早上一起来就要把他爸爸叫醒陪他打架。于是我们共同探讨了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

分析和反思:

冬冬身上发生的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在平时与幼儿的交往中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时有发生。经常有幼儿会因为被打而哭着向我诉说。我想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幼儿平时喜欢看一些攻击性强的电视,如警匪片、《奥特曼》等,这从幼儿平时的交谈和喜好中便流露了出来。

第二, 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好奇心也教强,比如:他们在平时看了攻击性强的镜头,如奥特曼打怪兽后就像尝尝当宇宙英雄的感觉。于是来到幼儿园就把其他小朋友当作怪兽打。结果被打疼的幼儿就哭者来告诉老师。

第三, 现在的孩子都养尊处优,在家里当惯了小公主,小皇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着他们转,要什么给什么的日子。因此在幼儿园里受了一点委屈就动手打人。 第四, 我们幼儿园的幼儿家大多住在农村,平时爸爸妈妈都很忙在服装厂或其他厂里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孩子就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祖辈一般都是非常宠小孩的`,而且这些祖辈的文化层次普遍教低,没有能力也没精力去管教他们,也就造成了孩子平时在家就找其他孩子一起玩(所谓的玩就是吵闹)的局面。

策略: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

针对这些现象就得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我想应该在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运动中向幼儿灌输团结友爱的思想。比如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多向幼儿讲述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篇三

空军西安蓝天幼儿园 王冬梅

背景:

交往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通过与人和周围环境的接触,掌握社会规则和交往技能来逐步适应社会的1种能力。1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多,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幼儿园后,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会出现打闹、抢玩具、不肯谦让等现象,也有的幼儿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同伴交往,在集体中不能很好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实录(一):

班里的1个孩子带来了1个新的拼图玩具,早晨,我把玩具给了第1个到园的孩子玩。随后孩子们陆续来园,都被这个新玩具所吸引,大家聚在一起你拿一块我拿一块开始尝试拼图。张智钦来了,他也很想试一试,他挤进人堆也摆弄起来。可是他觉得自己的拼图不够用,开始阻止别人拿拼图,后来发展到用双手盖住拼图不让别人动,最后连身体也压到了上面。他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抗议,我让他暂时离开,他气呼呼地走到了一边。

分析:

案例中的张智钦是1个非常好动的孩子,时常有攻击性的行为,日常表现也有些霸道。同时他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口齿不清,表达能力有限。他其实也很想和小朋友交往的,但又缺乏基本的交往技巧。他在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忘了和小朋友好好的沟通,或者是自我主观意识渐强,忍不住动手,东西都想占为己有。张智钦的这种表现和家庭教育有关,在家里,如果有想要的东西不能满足就会发脾气,然后是摔东西,打人咬人,很任性的,家长拿他没办法,只好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或者就是狠狠地打一顿。这种长期的环境适应,让他不知道怎么好好的和小朋友交往相处。

措施:

1.和张智钦谈话,让他意识到独占玩具是不对的,会得不到大家的喜爱,会失去好朋友。

2.和张智钦约定,早晨第1个来园,可以独享一段时间的新玩具,满足他渴望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尊重他愿意独立完成一幅拼图的想法。

3.在日常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多和张智钦谈话,引导他说完整语句并练习正确发音,鼓励他使用礼貌用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4.与家长沟通,改变一味满足孩子需求的不正确做法,面对孩子发脾气、摔东西要学会冷处理,严肃地拒绝,不放纵。

5.学会分享,建议家长在幼儿园给孩子过一次生日。

实录(二):

过生日的当天,张智钦的父亲特意买了1个蛋糕和糖果送到幼儿园。大家一起为张智钦唱生日歌,一起搂着肩膀照合影,我让张智钦给每1个孩子亲手送出蛋糕和糖果,并要求他对每1个人说:“请你吃蛋糕(糖)”孩子们纷纷回说:“谢谢张智钦。”张智钦看起来很快乐。

反思:

“自我中心”是幼儿思维的1个显著特征。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观点出发,这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他行为。

幼儿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作为教师,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是幼儿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生日是一次很好的交往“情境”,在这种活动中,张智钦作为主角,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所有的孩子“不计前嫌”地热情地和他在一起合影留念,他的分享行为也换来了大家对他的感谢,由此而产生的快乐是由内而外发出的,相信张智钦通过这次愉快的情感体验也能逐渐感受到只有对别人付出了爱才会得到别人的爱。

幼儿有了交往兴趣,掌握了一定技能,克服了自我中心,发展了利他行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也就更受欢迎,就会被其他幼儿亲近,积极与人合作,与人交往。


猜你感兴趣:

1.幼儿园案例分析

2.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3.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

4.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

5.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