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要点归纳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我们在高中生物课本其中一个重点知识,你想知道具体内容有哪些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

一、化学元素组成

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要点归纳

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化学元素组成。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S两种元素,有的也含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

二、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千到100万以上不等。

三、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种类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四、分子结构的形成

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多肽呈链状。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各不相同以及肽链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五、功能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

六、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1、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健、水分子的计算

由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可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每形成一个肽键,同时失去一分子水,即形成的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

2、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

注意:有时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如:二硫键(—S—S—)的形成等。

总结如下:

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数目

肽键

数目

脱去的水分

子数

多肽的

相对分

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一条

肽链

a

m

m-1

m-1

ma-18(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条

肽链

a

m

m-n

m-n

ma-18(m-n)

至少n个

至少n个

3、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的种类

假如有A、B、C三种氨基酸,由这三种氨基酸组成多肽的情况可分下列两种情况分析:

①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的情况下,可形成多肽化合物的种类

形成三肽的种类:33=27

形成二肽的种类:32=9

②A、B、C三种氨基酸,每种氨基酸数目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形成多肽化合物的种类

形成三肽的种类。3×2×1=6

形成二肽的种类:3×2=6

  高中生物常考的知识

一、核酸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五碳糖有2种,核苷酸有8种。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它的载体。

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对于有细胞结构(同时含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有的遗传物质是DNA如:噬菌体等;有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等

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 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 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它们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动物糖;多糖中糖原 是动物糖 ,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糖 ,糖原和淀粉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质主要是由C H 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 (如磷脂)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单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就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细胞内有机物质的鉴定

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还原糖的检测中,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应等量混合均匀后再使用,并且要水裕加热;在蛋白质的检测中,在组织样液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不需加热。

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现红色,因此利用这两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在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进入细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此实验的步骤是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高中生物基础知识

受精作用

1. 概念

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 实质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 结果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

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1)DNA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因复制而加倍。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细胞中DNA减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因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NA数目再减半。

(2)染色体数目变化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因着丝点分裂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随后又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最终使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

(1)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个精子,2种类型。

(2)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1个卵细胞,1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