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中考复习即将展开,初三的学子即将进入紧张的备考阶段,历史这门考试是比较容易考好的,但是前提是我们的学生将重要的知识都巩固好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汕头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记忆口诀:

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1894年状元及第、“公车上书”第一人,有“状元实业家”之称。

2.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3.目的:挽回中国的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

4.口号:“实业救国”。

5.内容:

(1)1899年5月23日,大生纱厂开工试车。

(2)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3)创办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冶铁厂;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气象台、医院、公司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构。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7至1918.11),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以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萌芽(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些民族工业萌芽,原因:

(1)外商企业的刺激;

(2)洋务运动的推动。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冲级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3.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

(2)辛亥革命的冲击作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4.受挫与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至1949.4):原因:

(1)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2)由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畸形

1.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发展;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沿海地区开放较早,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3. 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4.两大实业家:

1.张謇

2.荣氏兄弟(荣宗敬与荣德生)→被陈毅称为“红色资本家”

5.拓: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后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社会生活的变化

记忆口诀:

一、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

1.19世纪初轮船(1807年8月,原职业是画家的美国人富尔顿·罗伯特制作出“克莱蒙特”号;1814年传入中国)、火车(英国乔治·斯蒂芬森在1814年制造出了一台能够实用的蒸汽机车;1825年传入中国);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电话也传入中国。商人用它来传达生意;记者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3.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称为淞沪铁路。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是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近代铁路大多沿海分布)

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火轮船是“黄鹄”号;

5.1880年,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辆蒸汽机车“龙号” 运行于唐胥铁路

6.贝尔1876年在美国发明了电话。电话发明后的第六年,即1882年,上海的外滩也开办了中国近代第一家电话局,开始时只是供租界里的外国人使用,后来,一些有钱的中国人家里也安装了电话。20世纪30年代,拨打号码的自动电话才逐渐取代了人工接线电话。

7.“德律风”=电话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1.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也传入我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用),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1)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有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黄忠);

(2)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3)《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4)在近代,上海的电影业是很发达的。

2.1872年上海创办《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3.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装束:剪辫、易服、废止缠足

2.礼节:废除跪拜礼,改为鞠躬、握手

3.称呼:“老爷”→“先生”;“大人”→“君”

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

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五.近代生活改变的原因:

(1)西方列强侵入

(2)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

(3)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

  中考历史知识难点

英国的工业革命、交通运输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影响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广阔的市场。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4、过程:纺织业三种机器:珍妮纺纱机(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螺机和水力织布机。

工业革命的标志:1769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作纺织的动力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交通运输的变革: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促进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是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5、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9世纪下半叶;原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发明: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1)电讯技术:贝尔(英)电话 1876年;马可尼(意) 无线电报 19世纪90年代

(2)内燃机:戴姆勒(德)汽油机 1883年;狄赛尔(德)柴油机 1892年

(3)交通工具的革新: 卡尔·本茨(德)制成第一辆汽车 1885年;

福特(美)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 1896年;

莱特兄弟(美)制成飞机 1903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奠定了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阶级条件—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联系在一起,吸收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生: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意义:《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已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现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超: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旧的终结→新的尚未形成→现在“一超多强”→将来:向多极化发展。)

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3、中国在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三例史实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史实:(1) 参加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发展;(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3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中国发挥了主导作用;(4)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5) 协调国际事务,中国参加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寻求国际合作。

4、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APEC);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2、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5、特点:①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遇渗透;

③新技术称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6、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名称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

19世纪70年代(1870年以后)开始,

20世纪40—50年代开始,

延续至今。

标志

标志:1785年,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重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

新能源

动力:蒸汽;能源:煤炭

动力:内燃机

能源:石油、天然气

原子能

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成了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①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②造成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共同结果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启示

Copyright © 2024 笔趣文学站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