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清晨,在叶子上有一颗小水珠,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还像一颗晶莹剔透的大珍珠,更像一颗钻石。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低温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2、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

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塑料杯、自来水、冰块、餐巾纸 、毛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杯子。谈话:老师在各组的桌上放了一只装满碎冰的杯子,请帮我把杯壁上的小水珠檫干净,放置好。

2、认真观察一分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3、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通过擦拭杯壁上的小水珠,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情景再现,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

 二、课堂探究。

(一)学习猜测。

1、小组讨论:请你们猜测一下,这些小水珠可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预测,鼓励越多越好)

(板书预设:1、可能是杯壁渗出来的。2、可能是从杯口漫出来的。3、可能是加冰时,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来的。4、可能是空气中来的 ……)

2、这些假设合理吗?我们怎么知道猜测是否正确呢?

通过讨论、设计验证方法、实验来验证。

(二)验证3种猜测的正确性。

多媒体出示实验的3种猜测

1、“杯壁渗出来”观念转变。

有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支持的同学也说说你的理由?

那到底谁对,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怎么设计好呢?

谁有办法?

【出示】有颜色的冰块,有得到启发的同学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出示纸巾】用来擦拭杯壁外侧

【学生实验】音乐控制,填写实验报告单。

【汇报结果】结论:装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壁里渗出来的。

2、“杯口漫出来”观念转变。

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

【出示】饮料瓶子,有得到启发的同学举手说说你的方法?

【讨论】把冰块装到瓶子里去,关紧瓶盖,还要擦干净瓶子外面的水珠,观察一段时间,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汇报结果】装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口漫出来的。

3、“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来”的观念转变。

【问】这个又得如何证明呢?

师:小心翼翼的再加一次冰,好不好?

【提示】加到杯子里面后把被子外壁擦干净了。

【观察】2分钟,看看有没有水珠在被子外壁上。

【结论】不是加冰的时,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结论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板书)

(三)作出新的猜测。

【思考】杯内的冰与水珠的形成有关系吗?

【出示】两个杯子,水、冰

【对比试验】一个杯中加水、一个杯中加冰。

【现象】加水没有水珠、加冰有水珠。

【结论2】冰与水珠的形成有关系,冷热相遇。

 三、拓展延伸

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但是,与杯内的冰又有关系。那么小水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形成的?

2、现象回忆:夏天的冷饮从冰箱中拿出来的时候,很快就有小水珠,这个小水珠是哪里来的?

3、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杯外、空气

师:很好,到底是不是从空气中来,怎么知道的,这个是下一次课将要继续讨论的问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三、板书设计

水珠从哪里来

不是杯内冰融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