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送别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切情意。

2、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诗歌,理解题目,朗读题目

1、欣赏歌曲《送别》,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学生板书课题并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

二、自读两首古诗,读准读通,粗知大意

1、读准诗中多音字及难读生字。

2、反复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借助文中注释试着解读诗句的意思。

三、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重点学习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 从相送时间之久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⑵ 抓住关键词;孤帆、远影、碧空,体会诗歌语言特点。

⑶ 小结古诗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⑷ 指导有感情朗读,感受古诗意境。

四、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1、教师有感情诵读,学生诵读。

2、体会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验证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想象送别情景,体会送别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升华主题,读写结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学生较好地掌握赏析、吟诵的正确方法,能较顺利的进行口语交流。

2、通过合作交流,从多个维度解读古诗,理解古诗中承载的内涵,树立自信心,体验胜利的喜悦。

3、学会运用古诗写作,有效的组织资料进行习作训练。

4、体会中华古诗文化的辉煌硕果,提升热爱祖国优秀保守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活动重点】

1、诗歌主题的品味、赏析、感悟。

2、运用古诗习作。

【活动设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古诗是文化的瑰宝,通过了解古诗,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欣赏古诗,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绚烂。

通过活动,学生漫步古诗,感受中华古诗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流传千古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广博精深的思想内容。学生亲眼看看、用心想想、联手做做,能独立考虑和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从秋、雨、孤独、离别、思念等角度搜集古诗,古诗分专题编辑,自取标题,以六人一小组合作完成,每人指定一项,余一人做记录。

2、分组并推选组长,组长记录整个搜集,编录的过程。

3、每人写查询资料后的感言。

【活动过程】

一、古诗园地,自由推荐

配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导语)有这样一种文学体裁,它去听小说讲故事,去与散文拉家常。它可以是一个朴素的人,不穿形容词的衣裳,简简单单,不戴"最"的帽子,额头开阔;可以是一个身手敏捷的小偷,从成语中,寓言中,失败中,盗取经验的砖块,不辞劳苦垒成自身的建筑场。但必需用自身的方式说话,吐字清晰,语调或疾或缓一行诗句是一条神奇的路,不通向另一行。这是一种什么文学样式?(《望庐山瀑布》录像欣赏)

众生:古诗

师:现在我们就踏入神圣悠久的“国度”。(展示活动主题:漫步诗园)在古诗的王国里,高手如云,名人辈出。你最敬佩哪一位古诗人?请你抓住特色,勾勒敬佩之处。

生1:最敬佩苏轼。他命运多舛,但胸襟旷达、坦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即是生动写照。

生2:最敬佩王维。他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人“诗画”头衔真是名副其实。

生3:最敬佩陆游。他是一个爱国志士,堪比屈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道出了对祖国深挚强烈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

生4:最敬佩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浪漫不羁被表示的淋漓尽致。

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吟者留其名。这些璀璨的珍珠,时代的骄子,以其独特的个性诉说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为中华文库缔造出精妙绝伦的篇章。

二、依样画葫芦,品诗百态

(幻灯片展示:到古诗中去领略异彩纷呈的秋味;到古诗中去聆听大自然悠扬、缠绵的天籁之音;到古诗去感受难以莫名的孤独。)

组内资料展示,任选一个专题品位,每个专题设计一个题序,六人一组合作完成。

题序:秋是红黄交横的甸园,秋是青绿蜷缩的炼狱;秋是凋零丰收栖息的乐园,秋是繁茂苞放隐埋的坟地。

生5:我很认同老师把秋看成是红黄交横的甸园。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凝结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烈赞美,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红色的海洋,让人心驰神往 ,吸引了匆匆赶路的旅人。此时诗人窥枫忘返。

生6:啊!我发现杜牧与刘禹锡有相同的品味。在《秋词》中,刘禹锡自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种对秋天胜过对生命绽放的春天的忠爱,古今之外还有谁能与这两人相比呢?这让我想起一个词叫“趣味相投”。

生7:我不这么认为,《枫桥夜泊》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诗 ,张继用一个“愁”字说出了秋的凄凉和孤寂。明日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加上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能不让舟中诗人感到凄凉?

生8:许多人都认为秋天是凋落时节,自然会形成不良的印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秋可以从凄清转向欢乐。我觉得秋天应当是愁与乐交融的季节。

师:总之,秋天是愁也好,乐也好,各领风骚吧!大自然的美妙绝不只限于此。

题序:听,春雨沙沙,借河岸的杨柳,呼唤生命的勃发。听,春雨沙沙,借小河的歌喉,浇灌待放的春花。听,春雨沙沙,在这不经意的时间,多少爱情开始萌芽。春雨沙沙,流向江河,流出一江涌动的春潮。春雨沙沙,洒在田野上,洒出满目的幸福与希望。春雨沙沙,像一首,唱在生命的春季。在这期间,多少花开了,多少花谢了。

生1: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淡淡的哀愁,加上缠绵的春雨,有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味道。

生2:我觉得雨不只是愁的一种寄托,还是一种传达思念的信使。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道出了的思念之情,诗人独自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然而归期无准,诗人心境是异常郁闷、孤寂。

生3:杜甫可不这么认为雨是愁苦、郁闷的滋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就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喜悦之情。好雨随同着祥风,滋润大地万物。在杜甫看来春雨是祥和、繁茂的使者。

师:雨系着诗人的情感。我可以把诗人笔下的雨称为“多情的雨”。中国的古代文人雅士历来喜欢借物抒情,较常见是吟咏愁、苦、悲等。

题序:在中国古典诗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孤”、“独”二字,“孤”、“独”或合,或分,但都传达一种情怀,表达一种人生的况味。孤独,有时是一种莫可言传的乐趣。孤独,有时却又是难以排遣的痛苦。有些人说离别是一种孤独 ,有些人说思念是一种孤独,有些人说英雄豪杰是一种孤独。

生4:(心情繁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目送友人离去,真是去者孤独,留者也孤独,这是离别的孤独。

生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孤独。

生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正如老师开头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前瞻孤独,后顾也孤独,这是缺乏知音的孤独。

生7:(眼睛一亮)“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好象只有潇洒的王维才干享受独处的那份宁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天的焕然生机,再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养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所有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相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⑴分析字形,掌握规律。

⑵师范写“枝”“刘”,提醒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⑶描红、临写,评出优秀。

二、朗读感悟

1、《赠刘景文》。

2、整体感知:

⑴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⑵同桌之间听读。

⑶小组合作交流,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之处?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说说自己“听诗”的感受。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美,感受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 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1、在春天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吟起诗句是什么?

2、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一句诗?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5、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是哪句呢?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

老师小结。接着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课件四)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每一组都有四句诗,全对才能得分。)

第一组:

世事洞明皆学问,————。欲穷千里目,————

秦时明白汉时关,————。停车坐爱枫林晚,————

第二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壮不努力,———— 。 问渠哪得清如许————,

第三组:

谁知盘中餐,————。谁言寸草心,————

山穷水复疑无路,————。 劝君更进一杯酒,————

第四组:

春色满园关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中娘家花满蹊,————。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五组:

不知细叶谁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穷千里目———— 。 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六组:

千磨万击还坚劲,————。 纸上得来方觉浅,————

墙角数枝梅,—————。海内存知己,————

老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关:古诗大荟萃(出示课件五)

(第四关:古诗大荟萃。抽签选题,再依次作答。)

第一组:根据下面四组成语猜出四位诗人。

A、百步穿杨 万古长青 一日千里

B、光怪陆离 釜底游鱼

C、一穷二白 居高临下 易如反掌

D、张冠李戴 白驹过隙

第二组: 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 )向日开

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组:用“春”、“夏”、“秋”、“冬”分别说出一句诗。

第四组:说出“描写山水、反映边疆将士、送别、珍惜时间”的诗句各一句。

第五组:用“日、月、雨、鸟”分别说出一句诗来。

第六组:分别用“红、绿、黄、白、青、紫、蓝”各说一句诗

(出示课件六)

(第五关:走近诗人。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70首古诗,。这些古诗以唐诗为主,宋词次之,“杜甫、李白、孟郊 、 陆游、 王安石 、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请从中选一位你们最喜欢的诗人,作答。)

(出示课件七)

1、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诗歌?请说出来。被后世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是哪一首?请你背出来。 “妻子”和“青春” 在这首诗中怎样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怎样理解?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出示课件八)

2、陆游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至死也不忘记祖国的统一,他的绝笔诗叫什么?请你背诵全诗。全诗通过一个什么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写诗人遗嘱的诗句是什么?(出示课件九)

3、“钟灵敏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诗,这句古诗是什么?它的题目又是什么?诗中“绿”字传说作者先作过“过”、“到”、“入”、“荡”,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绿”?(出示课件十)

4、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选自他的哪一首诗?请你背诵全诗,这首诗表达诗人许多心愿,你能说出几种吗?(出示课件十一)

5、送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等等,请你先背你所选诗人的送别诗。再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出示课件十二)

6、歌颂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人至今难忘,请你先背背这首诗,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哪一句最能表现儿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再说说你有何感想?(出示课件十三)

老师小结。下面我们走进最后一关。(出示课件十四)

(第六关:摘取桂冠上的明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首回环诗,你会读吗?可以任意先一首.)

1、松苍浴日晚随风塑雪红

2、明山映月照泉亭晓雾轻

老师总结。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学生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载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

(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课堂作业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1、自读课文:

⑴ 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

⑶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⑵ 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⑴ 配乐朗读。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4、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翁卷(宋) 范大成(宋)朝张志和(唐)

绿白

鸟雨 生机 耘绩 山鹭

闲人少 繁忙 各当家 劳动场景 花水鱼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风细雨 情趣盎然

学种瓜 渔翁不归

〖课堂作业设计

1、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鳜鱼肥。

( )箬笠,( )蓑衣,( )不须归。

2、用自己的话把《渔歌子》第一句的画面描绘出来

3、快来读读下面的古诗,想想描绘怎样的画面。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 交流

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 交流

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 读书。

7.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8.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中提到过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

1、诗人及时代背景

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 汇报交流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 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 展示交流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 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课题,理解题目。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4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 交流汇报

1.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 交流汇报

(一)品读,体会情感。

1.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 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课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老师要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对方法的总结.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策略】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读图导入 感情铺陈

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引入《秋思》。

二、设疑诵读 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

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2、初读释疑:

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

3、切入主体:

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理清脉络 感知全诗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

四、深化体会 品读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 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

五、归纳总结 比较明晰

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

六、诵读提升 感悟升华

通过多样的、大量地朗读、诵读、背诵,学生在教师深情地引领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饱满的感情朗诵《秋思》,在学生感情的高潮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对于思乡这一主题有更多的思索。

  【板书设计】

秋思

唐 张籍

见秋风 意万重

家书────思乡情 (叙事抒情)

说不尽 又开封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

2、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

3、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

4、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齐读。

三、理解诗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稚子:小孩子。(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垂纶: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应:应答。

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

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

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

2、小组表演。第一组教师采访。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

要点:(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

随机板书:认真专心天真可爱

五、学习《池上》。

1、短短28个字,简简单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专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开心果,也是诗人非常乐意表现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个诗人的一首“童趣诗”(板书)。

2、猜诗人。出示《池上》,师范读。

3、生自读,读准,读通,努力理解。

4、学生交流诗意。指名说,评述对词语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说,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说。

5、体会“童趣”。领悟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童趣的。

引导学生对“偷采”进行探讨,通过“不解藏踪迹”一句(对照插图)体会小孩的行为与“偷盗”是不同的,诗歌正是通过这句反应了小孩的天真纯朴。

6、练习读背。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七、作业。

1、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2、读背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 童

侧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问遥招手, 诗 不解 藏 踪迹

怕得鱼惊不应人。

认真 专心 天真 纯朴

天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