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2015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试题2015

1、填空 (10分)

(1)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4)______,悠然见南山。

(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其身处逆境仍关心社会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7)古代有很多送别诗句流传至今,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7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uú]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 )高超的智慧。

(1)在文中的( )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合适的汉字,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cè( ) luú( ) 绌( ) 邃( )

(3)结合语境,解释“相形见绌”的意思。 (2分)

相形见绌:

(4)用“无论……还是……都……”写一句话。 (2分)

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一日,大副又酗酒,船长在记事簿上写道:“大副今日酗酒。”次日,大副值班,见船长记其酗酒,灵机一动,提起笔来也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

大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这样说的“高明”之处是什么?

答:

4、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要情节。(100字左右) (5分)

  二、阅读(65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2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饮少辄醉( )

6、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7、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

8、五柳先生和醉翁同爱饮酒,其饮酒的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

(2)“醉翁”饮酒:

9、上述两个文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请写在空格上。(2分)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

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

(二)阅读课文《藤野先生》的片段,完成10-14题。(15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一句中“偏”字表现了作者这时怎样的心情?(2分)

11、“刺耳”一词的意思是 ,作者觉得“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4分)

1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写出了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2分)

1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那时”指的是 ,“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指的是 ,“变化了”指的是 。(4分)

14、请简述作者“意见变化”的根本原因。(3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5-18题。 (15分)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咏鸟诗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莺冬天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夏初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会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时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其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戛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成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