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须知考研招生政策的变化

考研面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考研生,我们要了解清楚招生时有哪些政策的变化。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招生政策的变化,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生须知考研招生政策的变化

  2017年招生政策有三变

根据去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发生三大变化。从2017年起,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与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考试科目分别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分中、西医两类)统考科目,医学学术学位业务课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同时,调剂录取阶段,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据悉,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鼓励更多高素质高校学生参军入伍,2017年继续安排5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生高校比2016年增加39所,并进一步明确界定了报考条件。此外,还进一步规范单独考试招生,明确招生单位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定单独考试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

广东报考人数增幅居全国第一

2016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去年12月1日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其学历学位证书由原来的只颁发学位证书(单证)改为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这一政策调整很大程度上带动了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201万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与2016年相比,报名人数增加了24万,增幅13%以上,创历史最高点。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24.8%、20.8%、20.2%、18.6%、18.5%。在报名考生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此外,根据广东省考试院公布数据显示,广东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也有大幅增加。广东省2017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为85307人,比上年增加了2.3万人,增长38.5%。在各省市地区中,增幅位居全国第一。

部分学校专业录取分数大涨

与去年相比,今年无论是“国家线”还是各校专业的录取线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根据《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与去年相比,在学术型硕士中,哲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上升5到10分。而专业型硕士方面,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上升10分,审计、工商、公管、会计、旅管、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则上升5分。

有学校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了分数线猛涨的现象,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专硕猛涨75分,令人咂舌。此外,广东省部分高校的分数线也有所上涨,中山大学的审计专业从去年的220分升到了今年的250分,分数线整整提高了30分。华南理工大学的哲学专业也从去年的320到升到335分。

  考研复试面试材料

第一,身份证明,包括初试准考证、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或复印件;第二,政治审核表,档案单位一般应与报名时填报的工作或学习单位一致且须加盖公章,该表需要在院校网站下载;第三,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需加盖档案单位公章,在复试时单独交至各学院;第四,部分院校需要交纳复试费及带一寸彩色免冠照片;第五,加分证书,包括四、六级等相关证书及操作技能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等;第六,撰写材料包括面试简历(5份左右)、自我介绍及给导师的信件等。

需要花费心思好好准备的是个人简历,所以下面着重说一下面试材料的准备。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准备简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可以主动展示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其二,提炼自身优势:全面梳理自己的“资源”,为后续的完美表达打基础;其三,梳理自我经历:为自我介绍,自荐信及导师写信提供素材。

其次,简历中常出现哪些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更像求职简历,缺少研究生复试简历的针对性;二,重点不突出:(自我介绍、社会实践等占了较多篇幅);三,缺少数据化:表述空洞,缺少数据,实证的简历;四,格式不规范:格式花哨,表述冗。所以同学们需要分析简历的问题,进而总结好的简历的特征。

简历是导师认识你的窗口,在面试的过程中,导师往往会根据简历内容提问。

下面就几个常见问题作简单解析。

1、如果导师一直提问简历中的弱项怎么办?

又称“压力型”,面试老师以这种方式提问,目的是考查考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弱点,是否能积极地看待问题,而绝非有益刁难。

一般应对思路是坦白承认,不掩饰以表明自己的诚实;选择积极的因素论述以表明自己积极的态度。

2、导师在考场中问一些假设突发问题怎么办?

假设问题:你和导师一同坐飞机去参加一个会议,下飞机后导师发现准备好的发言稿不见了,你会如何处理?

这就需要用到层层假设法。

【假设1】导师带了发言稿,只是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立刻在随身行李中寻找发言稿;或联系机场,看是否导师将发言稿遗落在飞机或飞机大巴上。

【假设2】导师确实没有将发言稿带到现场,但学院里有备份。解决办法:立刻和学院(导师的学生助理或办公室相关人员)联系,将发言稿备份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途径传送过来。

【假设3】学院里没有发言稿的备份。解决办法:现场解决,我帮导师完成发言稿。这里又可以分为多种假设情况:若时间宽裕,我为导师写一篇发言稿;若时间紧张,我按照导师的意思写一个发言提纲;若时间十分紧急,我可写一个大致框架,让导师在会议上即兴发挥,进行发言。

3、在考场中,如果考官问了你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其一,对于熟悉的问题:可以对于这个问题答案的几个方面一一作答;对于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作答;其二,对于不熟悉的问题:可以摘取关键词进行字面解释;可以进行关联解释,不懂这个问题,但是了解和这个相关的问题;可摘取问题答案的其中一个方面进行深入作答。千万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另外,如果你的学术功底比较扎实,则可以尝试在面试时跟导师探讨一两个学术问题。很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研究方向分得非常明确,考查的内容也大相径庭,对于研究方向上的准备,考生最好的参考就是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反映了这阶段他关注的焦点,面试的时候他的兴趣点,也很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有关。

对此,考生平时要多看相关专业领域的一些权威期刊,对所报考导师的学术观点、论文、专著应有较深的了解。这些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上一般都能找到,只需找到最近几年的文章即可,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个大体的了解。如果你的观点和导师的一致或者可以在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他一定会对你留下不错的印象。

最后,给导师的信中,里面应该包含些什么?第一,你原来报考的学校;第二,你的考试分数;第三,告诉他你为什么联系他。是想调剂,还是想询问一些关于入学后研究相关的问题,一定要简单明了。当然了,还要简单说明自己本科其间的情况,比如,是否过了六级,是否发过论文等。如果过六级,入学后你可以专心于专业、论文发表了,说明你有那么一点科研潜力,没有就不用提了。其他的无关信息,如与专业无关的奖项不宜涉及,导师对此不感兴趣。始终以一种谦虚而又不失自信的态度向导师表达你的困惑所在,再次强调,要简单明了。信件在300字左右为宜。

  考研复试综合面试

在综合面试的时候,一般来说,面试你的老师并不是你未来的导师,而是你报考学院的导员或者党支部书记。综合面试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考核你的专业课知识,而且你的举止言行,政治思想还有待人接物等。在综合面试时,通常会由自我介绍开始,因为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让老师了解到你。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清楚,你的自我介绍是需要有侧重点的,因为接下来,老师会从你的自我介绍当中选择问题。比如说,你是你是党员,那么你就着重与介绍自己的党员身份,这样在之后提问环节,老师自然会问你一些关于你入党当中一些让你记忆深刻的事,为什么要入党等,这样的问题;在比如,你在本科期间是出名的“学霸”,那你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着重介绍你的学习成绩,学年的位置等等。当然了如果要是有省级或者国家竞赛的奖励这种,那就更要着重介绍,这样不但你觉得有话可说,更是为你增光添彩的成分。

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同学问,我既不是“学霸”,又不是学生会的骨干,既不是党员,又没有文艺特长。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想一下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如果没有的话,相信同学们总会说读书吧。其实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好,可以在面试的时候提一提。你着重于介绍自己喜欢读书,而且你的自我介绍当中也没有什么可让老师提问的,他们自然会问你喜欢读什么书。这个问题也很容易预测。你需要做的就是熟读一类书,然后可以说出喜欢读这一类书的理由。如果这个范围太大,那么就熟读一本书好了。这样的话,在进入面试教室之前,你就已经成竹在胸了。

所以说,面试也同样是一门考试,同学们不要神化一项考试。任何一门考试都有大纲,都有规律可循,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规矩来“玩游戏”。这样你会享受这个面试的过程给你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担心与恐惧。

首先,从相信自己开始

在备战复试期间,要有必胜的信念,以复试成功作为该阶段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在沙漠里失去了指南针,只有树立目标,才能产生前进的动力,推动自己不断的完善。我们都没有天生的信心,但我们都有不断被鼓舞的信念,无论有没有受人鼓舞,都要做自己的忠实粉丝,时刻鼓舞自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做到让面试者对你有信心,看到你未来的培养价值。

第二,明白“我是谁”

“我是谁”并不是简单的自我介绍,而是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分析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有一些优于别人的特质,这部分是有利于自己先定位的,给自己定位以后,在往前的路上,所有的时间、资源等都有了很好的定向,分清轻重缓急,做好进退拿捏,以此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升。

第三,进行时间管理

巴金森曾说过:“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才能完成。”对工作如此,对待学习亦是如此。在对复习方向有整体规划后,随之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四,充分掌握所考专业基础知识

对于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优势的,一方面专业素养过硬,这是跨专业考生一般无法匹敌的,考生可以根据本科所了解的专业知识对复试专业课内容进行梳理,有重点的进行扎实复习,在基础知识上花费的时间可以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科班出身的考生对于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自己的复试增加不少底气。对于该类考生,首先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也不要轻视对专业课知识的`复习。在复习时尽量能够将所学知识的大体框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整理出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其次,就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本科没发表过论文,对毕业论文进行再次详细的梳理,总结下在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该问题的应对之策,老师在问起时切忌以流水账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抓住这个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优势的机会,让老师了解你为该篇论文所做的努力,以及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老师很可能问到的问题是为何选择跨专业。实话实话,好多考生跨专业的原因无非是希望所跨专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增加就业渠道,然而如何在千篇一律的原因中脱颖而出是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做的功课。单单从兴趣和发展前景两点来说明的话是不能打动老师的,毕竟导师选择研究生是希望其能帮助自己完成科研项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像本科学生一样教导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跨 考考生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还是要有的。在这里,笔者建议跨 考考生一定要重视所跨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要向科班出身考生看齐,而不是以跨专业的身份为借口在专业知识上偷工减料。

第五,通读相关文献,捕捉行业热点

如何在大量相关文献中汲取自己所需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是研究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考生万不可打算等到研究生阶段再培养各方面的素质,要以长远的眼光,以一个研究生的姿态来进行接下来的复习。然而时间有限,因此选择文献时最好是跟自己所选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可能现阶段该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但在将自己思考的疑惑请教导师的过程中,导师可以从中看出考生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能够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同时能否迅速捕捉行业热点信息的能力也是导师考察学生的重点。由此可以看出,导师是以专业素养来定考生的,而不是单单看考生的兴趣。

第六,面试模拟练习

在对复试有了充分的了解及准备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大量的模拟练习,通过练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模拟练习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练习,一个是与考研战友一起练习。自己练习的方法可以是以录音的形式进行,听录音时要站在考官的角度,根据录音中听出的破绽进行修改、提高。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与战友一起练习,这种方法能更好的考察自己应对突发问题的反映能力。不管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关注考官所关心的问题,然后抓住问题核心反复推敲,最终得到满意的答案。

所有的紧张都来自于没有底气,相信考生在经过努力准备之后会有质的提升,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形,只有烂熟于胸的东西才能顺畅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