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爬山》教学设计

一、《爬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爬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说明]

《爬山》这篇课文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爬山》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怎样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是需要细细品味和解读的,也是教与学的重点所在。

[设计理念]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为根本,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以《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线,抓住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上课伊始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联旧引新,为学生奠定学习新知的基础,再运用细读品悟的方法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最后归纳总结,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由阅读提升至习作,从而达到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1.讲出父亲说的话的含义,引导体会父亲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能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交流经验。继续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任何事最重要的是有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三、教学难点: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情境

1.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内容讲了什么,并且知道父亲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下,说了三次内容不同的话,谁能说说父亲每次说的话分别是在什么的地方、什么的情况下说的呢?(指名说)

2.父亲每次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从父亲每次说的话中,有受到什么启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自读第2、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汇报。

(3)质疑——小组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以此来说明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2)“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3)“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替换,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征服”的意思。征服——战胜)

4)“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板书:征服自己)

(“征服山”是指战胜山,以爬到山顶为目的。“征服自己”是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爬山。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

5)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我”那时年纪小,只有十岁,所以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解疑为学路,合作讨论形式学习,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与环境,使其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和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

这是父亲开始爬山时所说的话,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那么,从父亲第一次所说的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是啊,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信心,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困难。那么,父亲还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2.学习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出示)

●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板书:尽力做事)

(父亲的话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强调爬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

(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自己并没有尽最大努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头。)

(4)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在于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结合自身的例子,不但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本内容的认识,而且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突显人文性。]

3.学习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自读第8、9自然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写上批注。

(2)汇报。

(3)(出示)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1)自由读。

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或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板书:懂得欣赏)

3)父亲的确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体会。)

(4)(出示父亲三次所说的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3)过渡:那么,从这次爬山中,“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抓住“沉静”和“智慧”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过渡:“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了《爬山》这篇课文,你到底有什么收获呢?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板书设计:

21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做事智慧

懂得欣赏

2.《爬山》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爬山》这篇课文,我感受颇多。《爬山》记叙了26年前父亲带着十岁的“我”去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告诉“我”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尽了力,在下山途中又告诉“我”如何欣赏沿途的美景的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任何事最重要的是有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教学难点是理解“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说出父亲说的话,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理清主要内容,进而层层深入,组织学生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首先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第一次是“我们”爬山时,走的是又弯又窄的山路,不觉浑身是汗,父亲说:“??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理解“征服山”和“征服自己”。那时只有十岁的“我”,对父亲这些富有哲理的话,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让学生理解“似懂非懂”后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练读父亲的这段话,多种形式读。

第二次对话是“我们”爬上山顶时,父亲说:“??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

是否尽了力。”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这番话强调了爬山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爬山的过程中努力。进而让学生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情的例子。

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在“我”又跑又跳急着下山时说的。在这一环节,我提示学生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他说的话。让学生读读父亲说的话,说说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它的话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在学生理解了大自然的美景该如何欣赏后,出示一组美景,让学生试着用眼、耳、心、脑并用的方法欣赏,谈谈自己的体会。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我只是给学生读父亲第三次富有哲理的话后,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所以学生只能说出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理解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这篇课文有大量的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如“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自以为是”、“一五一十”等,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注重将词语放在原文中理解,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随着学生的朗读和发问,他们的思维、想象、朗读、表达等能力均已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但是教学上也有明显不足的地方。首先,由于时间安排不当,在理解了父亲的三次富有哲理的话后,理解“我”的感受:“‘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中的‘沉静’是指山坚定,不动摇。‘智慧’是指父亲教给‘’我’的做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及明白了欣赏大自然的方法。”这一难点时,下课时间已到,于是我便把这一“尾巴”掐断,令课堂戛然而止,没有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令课堂与高潮失之交臂。

其次,由于教师心中只有父亲那三次说的话,而疏忽了文后一些带点词语的意思。这样,既不能突出重点,又没有突破难点,令学生只能在浅水湾里徘徊,没有进入深水区领悟文章的深刻含义。

第三,“语文阅读教学要读占鳌头”,但本节课教学读的训练还不够,读的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整节课显得没有活力,给人波澜不惊之感。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是一个相长的过程,每一次经历都是一个成长过程,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釜正,以便今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X年4月15日

二、四年级作文:家乡的美景

今天爸爸说要带我去他的老家,我拍手叫好。

我们来到了江西省上饶县的枫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这些大山上有不可计数的大树。树叶长得很茂密,从远处看,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往前走,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这条小溪里有很多鱼,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什么样的都有,这些小鱼在水里活泼地游来游去,可爱极了!突然,几个螺蛳弟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好像在跟我玩捉迷藏游戏。

往后看,就是院子后面的一片茂密的竹林,这片竹林除了绿色,还是绿色。爸爸说:“我们来挖笋吧.”我说:“好”。于是,爸爸把挖笋的工具拿来了。我们挖呀挖呀,挖呀挖呀,挖了好久都没有挖到。正当我们懈气的时候,突然就挖到了一支小笋。我们信心大增,又开始挖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收获满满了。

后来我们去爬山,爬呀爬呀,爬了好久,才登上山顶。“哇”我不禁发出了感叹声!山顶上就跟仙境一样漂亮。白云在它的头顶上飘来飘去,朦胧中似乎看见七仙女们正翩翩起舞呢。过了一会儿,我们该回家了,可我却呆呆地站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啊,家乡,你真美!我爱你,美丽的家乡!

三、冬日登山记作文

四年级:魏一帆

周末早晨,爸爸带我去登山。因为我天天呆在家里,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听说山上下了大雪,我很想去看看。我们来到了庐山的好汉坡,山上风景优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山上的苍天大树。这些树像许多健壮的士兵,守卫着山坡。我有些累了,便不想再走了。爸爸告诉我:这座山之所以叫做好汉坡,是因为它高,攀登难度大,只要爬上山顶,就能算上真正的好汉。老爸这句话激怒了我,使我奋力向上。到了半山腰,雪越来越多,但我也越来越累。我们在好汉亭歇了一会,接着继续爬。经过苦苦奋斗,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哇!山上一片白雪皑皑,好像铺上了一层银装。我和爸爸来到了望江亭。在亭子里眺望大地,整个城市的每一个事物就像一只小蚂蚁。我们在抗日英雄纪念碑照了一张照片。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事都能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