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6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运用(共计2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 ⑴ ;风华正mào ⑵ 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能透支的nuó ⑶ 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 叛的qì ⑷ 约。

⑴ ⑵ ⑶ ⑷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 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②①⑤④③ B.②⑤④①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①⑤②④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小题1分,共7分)

(1)、 ,死者长已矣!

(2)、常恐秋节至, 。

(3)、浮云游子意, 。

(4)、 ,林空鹿饮溪。

(5)、晴空一鹤排云上, 。

(6)、 ,云生结海楼。

(7)、登临吴蜀横分地, 。

5、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⑴右边是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分)

⑵校园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箱上有两句宣传语,请你紧扣“环保”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句。(2分)

上句:回 收 废 旧 电 池

下句:

⑶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3分)

【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

6、古诗词赏析(共4分)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理解(共计34分)

(一)、文言文阅读(计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沿溯阻绝 ( ) (2)或王命急宣( )

(3)是日,天宇晴霁 (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9.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甲】

【乙】

10.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计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