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练习题

1、缘溪行()2、便扶向路()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6、欲穷其林()7、便舍船()8、仿佛若有光()9、才通人()10、欣然规往()11、俨然()12、桑竹之属()13、阡陌交通()()14、鸡犬相闻()15、悉如外人()16、黄发垂髫()()17、并怡然自乐()18、乃大惊()19、具答之()20、便要还家()21、咸来问讯()22、率妻子()23、遂与外人间隔()24、乃不知有汉()25、无论魏晋()2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7、皆叹惋()2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9、辞去()30、不足为外人道也()31、遂无问津者()32、处处志之()33、及郡下()34、诣太守()35、寻向所志()36、遂迷()37、寻病终()38、未果()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___为线索,按照桃林,____桃源,桃

源的顺序来记叙渔人的所见所闻。

2、作者详写桃林的美,用意是什么?

3、文章第二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桃花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桃源社会怎样的特点?

5、你认为桃花源中人是为什么叹惋?

6、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7、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8、作者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所以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解词:

①选贤与能()②亲其亲()()③矜、寡()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力恶其不出于身()⑦盗窃乱贼而不作()()()⑧不必为己()⑨故外户而不闭()()10、是谓大同()11、孤、独()12、不独子其子()()

二、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三、理解

1、文中所说的大同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2、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是

3、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