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著名画师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其极尽绝妙的笔法和厚重的艺术、历史价值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艺术价值极高,在中国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仅供参考。

中国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篇一

昨午泳后,晚餐在"食间道"酒楼,面壁正是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壁上展示了原画的一部分。但见宴乐场面色彩绚丽清雅,线条工整精细,人物情态生动,活灵活现,服饰、道具、家俬烙时代印记,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审美价值。

回到家,兴犹未尽,翻开有关资料和原作细细欣赏,令人拍案叫绝,尤是刻划主人韩熙载那跌荡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神色,入木三分。既揭示了韩熙载的复杂心理,又流露出画家自身的内心情感。

据载,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宅弟,窥视其夜宴情景。他目识心记画成此图。全卷共分五段:听乐、欢舞、歇息、清吹、散宴,其间以屏障作间隔而连续构画。

韩熙载,南唐大臣,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后见国事日非,沉缅声色,抑郁而亡。

掩卷思之,悲人悲己。想那夜宴娱欢,韩翁却并非眉飞色舞,沉醉其间,亦不如宾客轻松愉悦,对他的理解蓦然化作丝丝淡淡而甸甸的怜愐之情,在心头滋长漫延......那是一份难言的无奈,那是一股无语的酸楚,那是一抹自怜的泪水,那是一种无法挽回的悲哀。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人若心灰意冷,便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热情,没有了往日情怀,或颓然或抗争,沉浮两由之。他选择放异亦无奈之举。然,放弃抑或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开始?韩熙载的夜宴,是他选择放弃后的另一种生活么?它是否弥补了曾经的勤垦?他是否从此心安理得,无悔无怨?

鸣呼哀哉,人生无奈,无奈人生。

  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篇二

作为千年真迹,《韩熙载夜宴图》地位高绝。宴会本身对历史并无影响,但这是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唯一一次宴会场景。唐末五代之时,士大夫府上歌姬无数,一次宴会,就是一次盛大的社交享乐。

韩熙载为了自身的安危,免受政敌的暗算,故意放浪形骸,本属智慧与谋略,但“日事游宴,名闻中外”,可能做得过分太夸张,反而让后主更为放心不下了,乃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窥之。画分五段,每段以屏风或床榻为自然界限,遮遮掩掩的,却也曲尽其微,曲尽其妙。

琵琶演奏: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献艺,琵琶声中,高朋满座,一派华丽张致;

集体观舞:主人击鼓助兴,为歌伎王屋山跳六幺舞按拍。身为清流,到底懂得重在参与;

卧榻间息:洗手毕,与众家伎坐榻上稍歇。是不是亡国之忧顿生,檀板之声失色?

独自赏乐:诸伎演奏,仙乐飘飘,为何屏退了宾客?袒腹而坐,想必意在仙乐声暂时忘却人间的烦恼吧?

依依惜别:满目皆暂离之状,满纸尽永诀之情,这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绝佳诠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图中主人公韩熙载体胖美髯,席前玉食美酒,杂然相陈,更有舞乐佐饮,高朋同欢,但却双眉紧锁,眼角轻动,满脸愁云,与宴乐气氛形成鲜明的反差。却原来,身世之忧,亡国之惧,隐隐乎荡漾其间。我们透过画面上的歌舞升平,仿佛看到南唐大厦将倾之景,仿佛听到后周的金戈铁马之声。

  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篇三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 巨宦韩熙载 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 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全卷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听乐”,描绘了韩熙载与宾客们正在聆听弹奏琵琶的情景,画家着重地表现演奏刚开始,全场气氛凝注的一刹那。画上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和视线,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从这弹奏琵琶的手上,似乎传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这音符震动着观众的耳膜,勾摄了他们的内心情感。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显示出作者不同凡响的画艺。

第二段是“观舞”,描绘了韩熙载亲自为舞伎击鼓,在这场面中有一个和尚拱手伸着手指,似乎是刚刚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而没有看舞伎,露出一种尴尬的神态,完全符合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是“休息”,描绘的是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韩熙载在侍女们的簇拥下躺在内室的卧榻上,一边洗手,一边和侍女们交谈着,也是整个画卷所表现的夜宴情节的一个间歇。

第四段是“清吹”,描绘了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韩熙载换了便服盘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个侍女说话。奏乐的女伎们排成一列,参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动态,统一之中显出变化,似乎画面中迷漫着清澈悦耳的音乐

第五段是“送别”,画面描绘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结束了整个画面。完整的一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含着韩熙载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画面中屏风和床榻等家具的使用,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分隔画面,使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画面连系起来,使整个画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

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凸显画家卓绝的功底,特别是主要人物韩熙载,分别在五个画面之中出现,但每个场景的服饰、动作、表情都不尽相同,但他的形态与性格却都表现的前后一致。《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屈铁盘丝,柔中有刚。

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此画卷据传系宫廷画家顾闳中奉后主李煜之命而画,此画卷中的主要人物韩熙载是五代时北海人,字叔言,后唐同光年进士,文章书画,名震一时。其父亲因事被诛,韩熙载逃奔江南,投顺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 的宠信,后主李煜继位后,当时北方的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陷害,整个南唐统治集团内斗争激化,朝不保夕。在这种环境之中,官居高职的韩熙载为了保护自己,故意装扮成生活上腐败,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好让李后主不要怀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以求自保。但李煜仍对他不放心,就派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他家里去,暗地窥探韩熙载的活动,命令他们把所看到的一切如实地画下来交给他看。大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白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一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生梦死的形态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惊人的记忆力,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心,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人,一幅传世精品却因此而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