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制度

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发言人制度

界定及由来

根据我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 中央11部门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具体而言,政府新闻发言人向社会发布的信息应该包括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计划及其完成情况等;发布重大疫情灾情的预报、处理情况;发布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状况,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发布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和程序以及行政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扶贫、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以及其他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的信息等。当然,上述信息的发布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是政务信息的公布与公众知情权实现的双向互动。

20多年来,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相继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在当今社会,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希望通过公布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社会舆-论施加影响,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借此改善政府形象。于是在公众和政府共同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是在中国举办的.。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实在不值得中国人骄傲,而且应该以之为耻。时间是1904年2月,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打响了日俄战争。当时战地记者很多,但日本军方禁止媒体记者赴前线采访,这让记者们很不满,同时因为得不到日本官方消息,各种猜测就见诸报端,这些消息对日军很不利。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04年7月,日方将许多记者召集到长春,对战况进行了介绍。这次发布会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产生了最早的新闻发言人。

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顺便说一句,传播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总统选举,因为要赢得大选,必须要考虑怎样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有效地传递给选民,怎样才能得到投票者的欢心,象沉默的螺旋等理论都是在大选过程中产生的。)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出现。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19世纪3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最早聘用了新闻发言人,不过当时的新闻发言人作为总统的私人助理,不占用政府编制,不领政府的薪水,所以并不能称之为白宫新闻发言人。直到1897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任命了6名领薪水的助理,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乔治·B·科特柳。1900年,为了应付每天守候在白宫大门和周围街道的众多记者,麦金利总统专门任命了一位助手每天向这些一记者做一次简报。这便是最初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1909年,美国第27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任期1909年一1913年)上任。为了改变前任与新闻界的不和谐关系,他安排了每周两次定期的记者招待会。这是第一位举办正式的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但是,这一制度没有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