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德经典语录

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语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道德经典语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道德经典语录

孔子道德经典语录1

1.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4.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 当仁不让于师。

8.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9.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

10. 克己复礼。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2. 爱人。知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13.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4. 克。伐。怨。欲。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6.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道德经典语录2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道德是立人之本、创业之策、为政之根。

4.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5.评选道德模范,倡导文明新风。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4.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3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9.学道德模范,树文明新风,促社会和谐。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42.学习道德模范,弘扬传统美德。

43.学习道德模范,树立文明道德风尚。

44.学习道德模范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7.以创建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4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5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