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名言 (1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名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荀子的名言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荀子的名言 (15篇)

荀子的名言 1

1、匹夫不能够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3、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4、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5、学无止境。

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8、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9、怒可是夺,喜可是予。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1、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1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1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14、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15、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6、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17、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8、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19、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20、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一样,何以相有也。

21、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能够为禹。

24、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2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26、不诱干誉,不恐于诽。

27、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28、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3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3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33、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3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35、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3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8、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40、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4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42、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43、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44、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45、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46、务本节用财无极。

4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48、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4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0、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51、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52、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53、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5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5、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56、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5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60、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61、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62、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64、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6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66、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7、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6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6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70、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71、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72、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73、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74、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75、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76、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77、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7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8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81、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8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8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84、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能修。

85、尊严而惮,能够为师。

86、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87、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88、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9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91、学不能够已。

92、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

9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94、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95、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96、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97、思索以通之。

9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99、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荀子的'名言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 不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 不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荀子的.名言 3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富兰克林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7、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2、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13、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14、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9、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30、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2、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3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4、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35、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36、——《韩非子》

3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3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4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3、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4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5、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46、轻诺必寡信。——《老子》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4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5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51、心中有理想,脚下的路再远,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5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4、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59、——《左传》

6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知不知,上。不知知3.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这是古人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德为其首,任何事业、学业的基础,都要从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

6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6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5、不学礼,无以立。

6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6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8、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6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7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2、孔子孟子

7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74、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75、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7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7、孔子名言

7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9、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

8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8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4、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6、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8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8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89、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90、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9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93、兼相爱,交相利

9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95、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9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

9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98、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9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00、孟子名言

10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2、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10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04、——《孟子》

10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0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10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0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09、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10、庄子名言

111、去好去恶,群臣见素。

112、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13、大意: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11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1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116、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1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1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9、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1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122、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123、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2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27、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28、韩非子名言

129、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0、老子名言

13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133、朝闻道,夕死可矣。

13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13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_'莀P'莀?山木》

13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1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40、释仪的妄发者,虽中亦不为巧矣

14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14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4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4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4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4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以说的多.做得少为耻。

14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50、平时日只知苦练,也许有一天一下就做出惊人的成绩。因为,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

15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2、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5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5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1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5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5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5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60、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161、名可名,非常名。

16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6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4、天下可运于掌。

165、孔子名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不学礼,无以立。

16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16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6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170、荀子名言

171、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72、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73、其进锐者,其退速。

174、这是古代仁人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钻进钱眼,不惜违法乱纪;按古人的训诫:做人,穷也要穷的有骨气!

17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76、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77、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7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8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韩非子:

18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8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8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86、而敦悫纯信,用心怯言,则谓之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敬上畏罪,则谓之怯。言时节,行中适,则谓之不肖。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18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88、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189、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19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9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19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9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94、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195、——《论语》

196、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19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98、上善若水。

19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0、墨子名言

20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0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0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20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0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荀子的名言 4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尽信书,不如无书。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荀子的`名言 5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8]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荀子名言

1、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2、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3、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4、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5、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6、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7、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8、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9、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0、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11、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篇》

12、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13、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14、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5、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16、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17、为之无益於成也,求之无益於得也,忧戚之无益於几也,则广焉能弃之矣。不以自妨也,不少顷干之胸中。《荀子解蔽篇》

18、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篇》

19、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20、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21、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2、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乐论篇》

23、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4、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5、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

26、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27、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8、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荀子解蔽篇》

29、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荀子乐论篇》

3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31、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3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礼论篇》

33、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34、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篇》

35、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36、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3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38、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3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0、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41、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42、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荀子的'名言 6

1、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3、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5、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8、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9、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1、君子曰:学不能够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2、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4、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7、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8、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1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2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1、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2、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23、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4、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26、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2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2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2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3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31、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3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3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4、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3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36、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37、笃志而体,君子也。

3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39、匹夫不能够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40、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1、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

4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4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4、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45、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49、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5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51、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5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54、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55、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56、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5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5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59、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0、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61、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62、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6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6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7、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6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69、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70、思索以通之。

71、酒乱其神也。

72、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7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74、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7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76、怒可是夺,喜可是予。——《荀子·修身》

7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78、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7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81、公生明,偏生暗。

82、学无止境。

8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8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能够为禹。——《荀子·性恶》

85、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8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87、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88、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9、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90、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9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9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93、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9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9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9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9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9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10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01、尊严而惮,能够为师。

10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03、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04、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105、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0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07、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10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09、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荀子的.名言 7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

5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55、酒乱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6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7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7、笃志而体,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8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8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8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的`名言 8

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6、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7、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8、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1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1、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1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1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1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5、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1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1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1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9、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2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2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3、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2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6、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2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的`名言 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流言止于智者。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

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公生明,偏生暗。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荀子的`名言 10

1、荀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女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3、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子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5、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6、骐骥一跃,不能步;驽马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引自《荀子劝学》

7、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1、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子》

12、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ue004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1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7、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20、先秦诸子中,孔子让我读到一颗仁爱之心,以和为贵孟子让我善养浩然正气,平治天下墨子让我涌出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让我看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老子让我初识艺术人生观荀子让我读到科学进取心。

21、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2、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23、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2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2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6、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27、无故之利乃祸水,警钟长鸣方平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不在舍。荀子

2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少不为不成。荀子

29、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3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

3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篇>

3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3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

3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3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民齐者强。——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

3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42、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43、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4、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45、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荀子

46、骐骥一跃,不能步;驽马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7、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49、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5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荀子的名言 11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大于无祸。——《劝学》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8]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劝学》

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劝学》

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劝学》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荀子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荀子的`名言 12

1、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2、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荀子

3、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5、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8、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

9、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

10、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2、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荀子

13、学无止境。——荀子

14、酒乱其神也——荀子

15、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

16、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

17、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

18、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荀子

1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20、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荀子

2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2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23、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

25、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

2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

27、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28、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30、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1、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

3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33、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3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荀子

35、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

36、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

37、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荀子

3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39、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

40、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

41、恶之者众则危。——荀子

42、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

43、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荀子

44、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4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46、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47、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48、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子

49、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50、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子

荀子的.名言 13

1.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2.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荀子名言

3.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4.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5.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6.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 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8.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9.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0. 学无止境。

11.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2.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3.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4.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5.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6.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7. 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18.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9.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20.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21.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22.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3.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24.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5. 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26.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名人名言 )

27. 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8. 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9.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0.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3.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34.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35. 公生明,偏生暗。

36.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7.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38.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39.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40.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41. 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42.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43.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44.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45.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6.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7.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8.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9.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50.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荀子

51.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52.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53.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54.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55.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6.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7.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8.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9.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0.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名言

61.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62.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3.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4. 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荀子经典语录

65. 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6. 公生明,偏生暗。

67.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8.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9.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70.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1.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72. 思索以通之。

73.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4. 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5.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6.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荀子名言

77. 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8. 笃志而体,君子也。

79.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80.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1.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2.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83.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84.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名言

85.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86. 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87. 酒乱其神也。

荀子的.名言 14

1、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4、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5、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1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4、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2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28、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3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3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2、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3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4、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35、礼者,人道之极也。

36、笃志而体,君子也。

3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8、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39、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40、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41、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42、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4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4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45、学无止境。

46、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9、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5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51、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2、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53、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54、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5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5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7、思索以通之。

58、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59、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60、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61、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6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6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64、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6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67、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6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6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71、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7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7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75、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76、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7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7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79、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80、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81、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82、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8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84、酒乱其神也。

8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86、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87、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88、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8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0、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9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9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93、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9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95、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6、学不可以已。

97、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98、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99、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0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01、公生明,偏生暗。

10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03、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104、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荀子的.名言 15

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非十二子》

4、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荀子·天论》

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6、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7、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8、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荀子《天论》

9、学不能够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0、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况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荀况

1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13、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

14、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1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6、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荀子·王制》

17、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荀子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1、锲而舍之,朽木不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2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荀子《大略》

2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4、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况

25、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26、匹夫不能够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况

27、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荀况《荀子·大略》

28、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况

29、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况

30、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况

3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荀况

32、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3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子《非十二子》

3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

35、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况《荀子》

36、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荀况

37、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38、酒乱其神也——荀子

39、自是者不章,自建者不立——荀子

40、朴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荀子《荣辱》

41、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荀况

4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

43、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修身》

44、不知戒,后必有。——荀况

4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荀子》

46、思索以通之。——荀况

4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4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况

50、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51、君子赠人之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52、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况

53、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5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55、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况

5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7、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58、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59、知而好学,然后能才。——荀况

6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61、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子

62、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况

63、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况

6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况

65、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荀子《儒效》

6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况《荀子》

67、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荀子《大略》

6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况

69、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一样,何以相有也。——荀况

7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7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7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73、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荀子》

7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75、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76、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77、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况

78、兵事以民为本——荀子

79、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80、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能够欺人。——荀子

81、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荀子

8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