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片解说词积累

1 自然地理概况

宣传片解说词积累

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东北部约10 km处,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熊耳山。熊耳山海拔483 m,呈东西走向,东西绵延6 km,南北宽3 km,面积约18 km2,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远远望去,熊耳山像一只大白熊,头东尾西地横卧着;主峰像一扇张开的熊耳,故名熊耳山。

熊耳山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崮型地貌,属沂蒙山脉。区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低山连绵,丘陵遍布,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区内大小山头40多座,以熊耳山、方山、九顶莲花山、越峰山等代表。山系走向大体为北东向,呈雁行状排列。

熊耳山山势雄伟奇险,仰观熊耳山,一峰突起在群山中,石崮云绕,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群峰拱卫柏苍松郁。从山顶俯视山下,众水交络,泉水叮咚,绿野山花,摇枝轻语,一展秀色。据《峄县志·山川》记载:“熊耳山,城北六十五里,巨梁山之左,界碑岭之南,高耸巍峨,周围岩石峭立数百丈,唯一鸟道可上”。熊耳山集群崮、双龙大裂谷、卧虎洞、龙抓崖崩塌地质灾害遗址等自然奇观为一体,堪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作。

熊耳山的崮形山体,是山东独有、华北罕见地貌形迹。这种奇特山势形成于距今约5.4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结束于距今约6700万年前的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它们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漫长年代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运动的重要信息。

熊耳山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区内拥有形态各异的石灰岩崮群,其“崮”形地貌景观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崮”的山形奇特,《辞海》把抱犊崮专门作为解释“崮”字的典型山体。其自古以鲁南72崮之首著称,今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崮”。而且区内具有华北稀有的岩溶地质地貌景观。2000年7月世界国际旅游组织外国专家一行考察后认为:熊耳山双龙大裂谷、溶洞群等岩溶地貌景观是中国一处极具地质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景区。因此熊耳山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地质、地貌、景观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国内外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

2地貌景观

地貌景观是在多种地质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定观赏性、具有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地质遗迹。熊耳山地区的地貌景观可分为岩石地貌、构造地貌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黄龙洞、卧龙洞、四梯洞、天洞、神仙洞、观音洞、八戒洞等;构造地貌有狮子峰和玉女峰;流水地貌有龙床峡谷和沧浪渊峡谷。环境地质遗迹分为地震遗迹和灾变地质环境遗迹,进一步分为双龙大裂谷、龙抓崖、狮子峰和玉女峰等。

2.1碳酸盐奇峰

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区内的山体普遍具有典型的碳酸岩奇峰—崮形地貌。如抱犊崮、杏山、方山、熊耳山、大陡山、东镶山、西镶山、鸡冠子崮、轲辘崮、碾盘山等,形成了地质公园区内特殊的地貌景观——石灰岩崮群,山头高高突起,有的像一座座城堡,有的像鸡冠、驼峰、道士帽形象各异,多姿多态。崮的特征是山顶平平,四周陡峭,在地貌学上崮属于构造地貌中的桌状山或方山地形,一般形成于上部岩层较坚硬,厚度较大,下部岩层较软的水平岩层发育地区。

2.2岩溶洞穴景观

由于区内属寒武纪碳酸盐岩分布区,而且构造裂隙极为发育,为岩溶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条件。区内寒武纪朱砂洞组和张夏组灰岩中溶洞遍布,比较集中发育的有熊耳山和抱犊崮。比较著名的岩溶地质景观有双龙大裂谷、黄龙洞、卧虎洞、四梯洞、天洞神仙洞、观音洞、八戒洞等。

(1)双龙大裂谷

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最主要的地质景观,位于山顶海拔488 m高地的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ˊ08″,北纬35°00ˊ20″。沿山体410 m等高线分布。该裂谷由五亿年左右形成的海相沉积——厚层状石灰岩,在中生代时发生强烈构造运动,形成30和110走向的二组其扼裂隙,在后期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发育成为裂谷。因东西、南北走向的两条裂谷,在空中俯瞰尤如二条舞动的蛟龙,故而得名“双龙大裂谷”。

“双龙大裂谷”总长度500 m左右,宽1~15m不等,高10~30m,主体部分自西向东分四段:

第一段长约100 m,宽约4 m,高25 m,南壁多处有大-片石钟乳自上而下垂帘吊挂其上,奇形怪状,千姿百态;

第二段俗称“龙抓崖”,为单壁,长约100 m,南部崩塌,约数百吨的大块巨石二十多块,坠落崖下,分布在3000 m2的范围内,当地人称为“飞来石”;

《宣传片解说词积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