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童年的作文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童年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童年的作文9篇

童年的作文 篇1

我的童年,是,一艘帆船,载,着我无数的,梦想。我的童年,是,一支船桨,将,我的梦想,送,到远方。我的童年,如,美丽的彩虹,一会儿,献,出自己,、美丽的一面,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童年,过去了,如,一个,美丽的梦,永远,是我的消魂,是我的回忆。永远……永远……永远……

童年的作文 篇2

童年,是欢乐的海洋。在回忆地海边,有无数的贝壳,有灰暗的,勾起一段伤心的往事;有灿烂的,使人想起童年的趣事。我在那回忆的海岸,寻觅着最美丽的贝壳。

记得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树,是保护人类家园的守护神一定要好好待树。”从那时起,我就想要自己种一棵树。

而这种树的第一天,则要从我门牙活动的那一天开始说起了。那天,我就和哥哥,在家里闹着玩,我们还开展了拳击大战,好啊,我们左一拳,右一拳,还招,拆招,突然,我一个没守卫好,我那颗洁白的,跟我在一起的小门牙掉了,我一下子就哇哇大哭,突然,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子……正好,哥哥说:“不哭!不哭!哥哥请你吃好吃的,行了吧?”那刚才还乌云密布,只掉小雨点的脸,一下子,变得晴空万里,哥哥连说我是贪吃鬼,这是我心里的小算盘之一啦,哥哥根本不知道,我的另一个小算盘。当时,被我那么一闹,哥哥根本不知道我把牙已当树种子给吃掉了,而从此以后,我爱喝水了,一天天,咕咚,咕咚,……总要喝很多水。

妈妈见了,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总是不敢说,最后,我还是说了:“我要在肚子里,种一棵大树……到后来,就沦落成了大家的笑柄。

童年趣事,件件都像一枚五彩的贝壳,托起了我五彩的童年。

我好想回到以前啊,回到以前我美丽五彩的童年!

童年的作文 篇3

对关注孩子阅读的父母们而言,最初的也是最费心思的问题或许是:怎样为孩子选书?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这样看:童年的孩子能够读到哪些书,是由谁以及如何决定的?大人们常常允诺要给孩子自由,那么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孩子们有多自由?在选书这件事上,我们不妨有更多、更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可见的滤网

对当前热火朝天的童书市场而言,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风波。一本以三岁左右的幼儿为主要目标读者、品质相当不错的小书,因为内容涉及身体器官而被一部分成年人误读,紧接着视角被修正,误解被澄清,家长们终于可以放心地将这本书送到孩子的面前。整个事件显示出社会大众在儿童阅读观念上的进步,让人感到欣慰。但换一种情形,如果被置于舆论放大镜下的是一本确实有问题的书,可能的后果或将会完全不同:图书会下架,出版者会被追责,甚至会触发出版、教育主管部门大规模的整顿行动。

或许我们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从这个小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童书到达孩子们的手中之前,早已经接受了层层的过滤。这些滤网的设置者,包括童书的编辑、出版审查机关、销售商、购买书籍的教育机构,还有每个孩子的父母。如同关心奶粉和零食的安全程度,他们会努力确保提供给孩子的每一本书都是无毒无害的。

父母审查官

但是对于关注家庭阅读的普通父母而言,问题才刚刚开始。我们对童书的要求,除了安全无害,还有希望它富于营养、有益健康。更进一步,我们可能还希望它适合自己的孩子,或者孩子会喜欢。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无害的书都是有益的或者合适的。于是,第二次过滤和择取势在必行。那么,父母们会依据什么标准做出自己的选择?不难想见,许多因素会影响父母为孩子选书时的判断。比如父母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他们会从个人的阅读趣味出发,来考量哪些书有趣、哪些书无聊;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决定了他们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常常失去接触陌生读物的机会;对童书的特点的了解程度,会直接形成他们对童书品质的鉴赏能力。父母对童书的关注程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儿童读物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获取的童书出版信息的渠道就越多,发现好书的机会就越大。

而最重要的影响,则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大家都在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那么,对于自己的孩子,什么书才是适合的?什么书他们可以读?什么书坚决不能读?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情特点、长处与不足,他们各自需要读些什么?在这些问号之下,父母们精心地挑选着每一本书。一方面,他们期盼着孩子能读到更多的好书,得到更多的收获;另一方面,那些被认为“不合适”的书,被他们义不容辞地挡在家门之外。如果说挑选和购买是一种审查,那么父母或许是儿童读物最严厉的审查官。父母的习惯、能力、态度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书架上能够摆些什么书。而最严厉的审查者是那些对阅读漠不关心的父母,因为他们从不为孩子买书,书架上除了课本一无所有。

无形的审查

除了家中的父母,学校的老师也是积极的审查者。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其中当然会包括禁止孩子们在学校阅读“有害”的读物。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在学校阅读的书籍被老师们视为对学习无益或无效,也会被劝阻。许多学校禁止漫画书,便是最直观的见证。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对阅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仅能够反映在图书室藏书的数量上,也会决定学生书包里课外读物的丰富程度。

从家庭到学校,对孩子阅读的审查从未缺席。既然如此,提供给孩子们的童书中理应不会缺少优秀的经典读物。但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好书那么多,孩子们读不到?为什么质地平庸的流行读物反而能够胜利地占领孩子们的书包?如果一路向上追溯便会发现,最大规模的审查并不是让孩子不读什么书,而是有什么书可以给孩子读。对生产者而言,童书是一种消费品,生产童书最重要的目的是利润,而不是为哪一个孩子的成长负责。从作者、出版商到销售商,他们更关心一本书能否畅销,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一本童书写得再好,如果缺乏畅销的潜质,便可能永远无法与小读者见面;那些不具备畅销潜力的普通童书,出版商不愿印,销售商不愿意卖,能够见到的必将越来越少;而那些直奔商业而去的畅销书,经过精心的营销宣传,长久地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为书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长此以往,童书市场上最容易获得的,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畅销读物。让孩子们自由选择的前提,是有丰富多样的童书可供选择。而一个消费时代的市场,会用无形的审查,让这种多样性逐渐消失。

自由的限度

父母也好,学校也罢,我们在为孩子选书时所做的一切判断,建立在我们的儿童观念之上:儿童是什么?儿童能做什么?儿童需要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童书实际上的审查者,是社会对儿童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儿童观,会决定这个社会的儿童能阅读什么。经济上独立的不可能性,已决定了儿童在与成人世界关系上的弱势地位。层层过滤和审查之下,对于有什么书可读和读什么书,儿童显然只有很少的选择余地。成年人的态度似乎永远是:你可以自由选择,但只能在我们所认可的安全、有限的范围之内。

我们已经看到,从童书作家写下第一个字,到一本书抵达孩子的手中,有一段多么漫长的路程要走。作为父母和老师,为孩子“选书”固然是出于善意,而且作为一种保护和协助也必不可少,但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自己作为成年人的局限?我们费心尽力所做的选择,有多少是出于成人自己的目的?有限的选择,也是对无限可能的终结。成人所谓的“选择”,会不会恰恰是一种剥夺?

在为孩子的童年之书作出选择,也意味着我们在用自己的或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我们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是值得尊重和敬畏的生命。一个“有协助能力的成人”,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孩子提供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帮他们做出选择。我们与其在“应该读”和“不能读”上纠结,不如多做些自我完善的努力,让自己少一些狭隘与偏见。

童年的作文 篇4

问我童年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但美好童年的些许事却仍镌刻在记忆的深处。特别是第一次吃冰棍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家境贫寒,吃的是小米饭,住的是矮土房。身上无象样的衣裳,出行靠的全是小脚板。人总要忆苦思甜,然而回忆儿时的那根5分钱的冰棍,至今甜在心头。就是说,那年月,能吃上一棍,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也算是奢侈的事儿。

我家屋后是个小胡同,走路很不方便,几天里能有一声粗嗓子叫卖声才使人感觉到他的存在。一个夏日的中午,大人已经歇晌。突然,“冰棍——五分一根的大冰棍———”频频沙哑的叫卖声把我从炕上唤起,我急忙踮起双脚,双手扒住窗台,将头探出窗外,只见一位老奶奶,烈日下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缓缓地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车上载着一个白色箱子,上面好像用红漆写着几个字。从她那叫卖声里,我猜那箱子里肯定装着诱人的冰棍。其实,我眼望冰棍欲求不得的情形不是一回两回了,口水顺嘴角流下湿了大襟也就不是一次两次了。一想张口索要,心里就扑通扑通直跳。终于在那天的晌午,那个热死人的晌午,我实现了我的心愿,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我试探着推父亲,最终把他推醒。我喃喃地:“爸,你……,你听……,外边卖啥呢?”父亲眯缝着眼,强打精神听听。“哦,卖冰棍的。”边叨念着又躺下了。我急忙问:“爸,冰棍好吃吗?”“哦,没咋吃过。”“爸……,爸……”爸爸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显出无可奈何的神情说:“馋了?”我没吱声,慢慢低下了头。“给,五分钱,自己买去吧”!我抬眼看看父亲两指捏着的五分钱,没吭声,也没动弹。父亲说:“自己买去,要学得闯荡点,快,一会儿人家走了。”应该说冰棍的诱惑力实在大,总之,我是拿了钱跑出了屋门。来到老奶奶跟前,把手一伸,老奶奶便接了钱,随后开箱,片刻,冰棍神奇般的到了我的小手上,转身便跑。

当又甜又凉的冰棍还剩一半时,抬起眼,看到父亲正在一旁望着我,脸上挂着微微的笑容。我把抓冰棍的手伸到父亲面前,父亲回了句:馋丫头,快吃吧,爸是大小,不吃。

直到今天,我问起年迈的父亲到底吃没吃过冰棍,父亲都说吃过一根。可我倒是记得,自那次吃了第一根冰棍,盛夏季节,隔十天半月,就能得到下一根,直到我十四五岁,改吃雪糕,冰棍时代在我宣告结束。

这就是我的美好的童年,一根五分钱冰棍的童年。它定格在窄窄的乡村小胡同里,定格在悠悠父爱的永恒中。

童年的作文 篇5

童年像一部电影,是一个个充满欢乐的片段,星空下的童年那便是最美的。

我坐在窗前,抬头深深地望着深蓝的天空,天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两颗亮闪闪的星星,为大地增添了几分色彩

我想起了一件在夏天的星空下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一边爬山,一边听着知了那优美动听的歌声,忽然我觉得手臂上一阵难受,我一把抓住了一个乌黑的东西,把手轻轻打开,天啊!是我最害怕的知了。我扔下知了,飞一样的跑到了山顶。

我到了山顶,抬头一看,满天的星星眨巴眼睛望着我,像一位位调皮的小精灵在天空上玩着捉迷藏忽亮忽暗,我痴迷的望着这片深蓝色的星空,浑然忘记了其它人的存在。

星星在天空中,绽放着它独特的魅力,金黄的颜色,在天空中一闪一闪,为深蓝的夜空,增添了无限生机。

这时一颗星星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从天空划过,我赶忙闭起了眼睛许下了一个梦幻般的愿望,流星像一位少女不骄傲,又不失优雅。她是那么美丽。一会儿就下起了流星雨,一颗颗有着长裙的少女一样的流星从天边划过。那景色是那么壮观,美丽。

那年的夏天是那么的美丽,真想让时光倒流,回到一次,可时光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悄溜走。

童年的作文 篇6

佛动窗帘的,也许是那一缕不起眼的清风;遮住阳光的,也许是那一片绿油油的树叶;颤动人心的,也许是那一行短短的诗词;弹动钢琴的,也许是一双粗糙不堪的手……

我是一名高一的女生,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南京女孩儿,我不会弹任何乐器,不会写出任何动人心弦的诗词,更没有聪明的脑子,也没有漂亮的容貌,身材又矮又小,又黑又瘦。我曾经觉得,我几乎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了,爸爸和妈妈不合,同妈妈离婚,我被判给了妈妈。妈妈整天沉浸在工作之中,很少亲自给我下过厨,幸运的话,她几乎一两个星期回来一次,不幸运的话,她一个月都不见得回来。

我每天晚饭吃的,都是自己煮的那些有些焦了的菜,要不然就是那些冷冰冰的快餐。妈妈和爸爸吵架的那段日子,是我们一家人最煎熬的日子。那些天,在我耳边徘徊的,都是妈妈和爸爸吵架时不堪的话语,是玻璃倒地的声音。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眼眶红红的脸,爸爸那张陌生而熟悉的脸,冷漠而理直气壮……

我很想从他们来一句:“不要再吵了!”可是,我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默默地抹着泪,从他们身旁走过,可他们,从未曾注意过我是否开心,是否悲伤,他们在乎的,永远都是那些无所谓的琐事,又或者是,金钱和物质……那天,我在公园的石板凳上哭了一天,路过的行人,没有一个人来问我怎么回事,需不需要帮助这种话,而他们,也没来找过我……

回家的路上,刚下过雨,我故意把脚狠狠地踏在积水的坑上,不少水花溅出来。我看着水花,笑了,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参差不齐,起起落落。

童年的作文 篇7

童年是纯真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里有趣的往事犹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从五六岁的时候起,我就开始接触各类书籍。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看书都分外注意每部作品的.作者,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也能在书上看到。这时,我惊奇地发现,作者名字中出现最多的是一位叫“佚名”的作者,于是,在我幼稚的心里,“佚名”一定是能与老舍、巴金、冰心等著名作家相提并论的大人物,甚至比他们还要伟大。所以,有一次爸爸妈妈问我最崇拜的作家是谁时,我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崇拜的作家是‘佚名’!”开始,爸爸妈妈先是一愣,等他们明白了我吐出的是哪两个字后,就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以为爸爸妈妈是笑我选得不错,于是“佚名”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更高了。

记得一年级时有一节语文课,我的启蒙老师——濮老师也问我最崇拜哪位作家。我响亮地回答:“老师,我最崇拜的作家是‘佚名’,我读过他写的很多文章。”“哦,“佚名”?哪个‘佚名’?我怎么没听说过啊?”濮老师满脸疑惑地问我。我自豪地回答:“就是那个写了很多文章,画了很多漫画的‘佚名’呀!”我还想解释一下,这时,刚好下课了,濮老师不得不满脑子问号地走了。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好几年。直到三年级的一天,我翻字典时不经意翻到了“佚”字,才知道“佚名”指的是投稿时因为某种原因而不知道名字的作者。这时,我想起了一年级发生的那件事,不由笑得前仰后合,幸亏那时正好下课,老师没容我解释,要不然,同学们非笑塌房顶不可!

童年的偶像,真令人啼笑皆非,但童年的趣事,将永远留在我的心头。

童年的作文 篇8

别人跟我说,她的童年是粉红色的,因为粉红色的泡泡裙充斥着她的童年;别人跟我说,他的童年是灰色的,只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别人跟我说,他的童年是大红色的,因为他有一堆堆的红色奖状,红成一片。

我呢?我也不太清楚,只是似乎觉得我的童年颜色与他们不大一样。

【1】

总觉得数学就像是外星人用来交流的电波语言,加、减、乘、除、大括号、小括号、再来一个根号,1、2、3、4、5、6、7……数着数着,直接跳过49奔向69。或许是天生对数学没有感觉,“2+3”的这个问题,经常会算成6。一点也不像别人,参加什么奥赛、提优,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捧回一叠叠的红色奖状。别人做题,就像是掸灰尘,轻轻松松,到了我这,磨叽半天,涨红了脸也不见得有什么结果。

可能,我与他们不太一样吧!

【2】

医院里的消毒水味是这个世界上最难闻的味道。幼时的我,用体弱多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感冒发烧就得挂个十天半个月的盐水,指不定哪天磕着、碰着摔断了手、腿,住几个月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到后来,医院里的护士姐姐都认识了我,现在我去医院,几个姐姐还要调侃我几句。童年,医院就是我的第二个家。白色的床单、难看的病号服,还有一股令人作呕的消毒水味。这一切都太熟悉了。但是,和家里的温馨不一样,医院简直就像是一扇通往死亡之路的大门,门后面,是恐怖的针头,还有……问问周围的同学,发现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去医院如此频繁。

好像,我和他们真的有点不一样。

【3】

我喜欢听音乐、画画、看书、跳舞。雨天坐在窗口看书是我的最爱,喜欢在雨天的朦胧中静静的看伙书,得到些片刻的惬意。大人会问:“你怎么不做作业?”“你怎么不复习?”

对了,他们还会说:“你怎么不像xx阿姨家的xxx学习?人家是认真到吃水果的工夫都没有,哪像你,在那整些有的没的,心思不放在学习上!”

是啊,我怎么不像他们一样呢?有优异的成绩,有着被别人赞扬的资本,对了,为什么我和他们差这么多?我不知道。童年时的我,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小孩,自由自在的度过每一天,没有像邻家小孩一样的雄心壮志,只会一个人在那里异想天开。当他们在各种补习班上奋笔疾书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傻乐呢!

这么想,我的童年似乎真的与他们不一样。

我大声笑,不一样就不一样。

我开心,我的童年与他们的不一样。

我疑惑,这算什么颜色的童年呢?

心中说,因为——

你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所以——

你的童年有着最独特的颜色,那就是——

玻璃球那最纯真的透明!

噢,原来——

我的童年是透明的!

童年的作文 篇9

今天是星期天,老爸老妈都出去“忙事业”,我一个人乖乖在家做作业。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双休日那“堆积如山”的作业终于被我“啃干净”了。做完作业后闲着没事,就想在家里干点家务在老爸老妈面前表现一番。

我看到爸爸的球鞋脏了,心想:老爸工作那么辛苦,今天就让我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说不定他一高兴带我去吃顿肯德基!这主意太棒了,说干就干。好不容易把老爸的大球鞋给浸到水里,然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刷起来。对了,记得妈妈是先把洗衣粉倒了一小半到鞋子里,再用刷子使劲地刷,我就如法炮制,甚至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我都不放过,我使劲地刷呀刷,刷呀刷呀,边刷心里边想:这回爸爸的鞋子一定被我洗得干干净净的,爸爸回家一定会表扬我,带我吃肯德基,说不定外加看一小时《喜羊羊与灰太狼》。我越想越美,越想越有动力。刷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我再用水冲,其中浪费了好多水。(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我的脑海中就浮现着吃肯德基和看电视的画面,甚至我已经看到肯德基在向我招手。)最后就是把鞋子放到阳台上去晒。

可是晒了几个小时,鞋子还没有晒干,于是我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鞋子放到洗衣机里“脱水”。我打开盖子把鞋子放了进去,按了一下按钮,洗衣机隆隆的转了起来。鞋子在洗衣机的肚子里上下翻腾,来回转动,一会就发出了报警似的蜂鸣声,在一阵啸叫后洗衣机就“寿终正寝”,不再动弹了。

等爸爸回到家,我不好意思地向爸爸“坦白交代”:“我本来是想帮你洗鞋子的,没想到鞋子没洗好,反而洗衣机坏了。”爸爸听完我的话,并没有责备我,反而笑着说:“傻孩子,爸爸知道你是要帮爸爸做事,但是以后注意不能瞎帮啊!”我听了爸爸的话,不好意思地笑了。

童年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但是这件事常常被我老爸老妈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