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伴我成长作文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伴我成长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6篇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1

我自幼被爸爸天天在家里背诵宋词而耳濡目染,培养了我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我喜欢李后主词中流露出无心政事、追求文学的思想,也喜欢苏东坡词中壮志凌云、意气风发的豪迈,喜欢易安词中婉约缠绵、人比花瘦的愁绪……

大约在七、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的词就是稼轩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我懵懵懂懂地疏通它的词义,理解它的感情,以及有韵路的句式,让我一下子对宋词有了兴趣。到如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成为我闲暇时消遣的对象。豪放派的也被少时的我慢慢爱上。

有一次,无意间翻看爸爸书桌上的《人间词话》。映入眼帘的就是王国维称之“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历三种境界”中的最高境界便是稼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爸爸好像背过,我心想。敌不过好奇心,翻阅到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禁被其中曲折的情节故事所吸引,读呀读,读到了几乎能够倒背如流的地步。同时也在感慨生于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辛弃疾虽然受到主和派压制,只得处于投闲置散的状态,却始终将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责任紧密联系,但是时刻准备上马杀敌、驰骋沙场却难以如愿。而他的精神他的词却千古广为流传。那时的我就憧憬着如果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为国献躯的女将好像也不错。

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作业堆积、学业繁重的原因,我喜欢上了有着淡淡愁绪的诗词。而李易安的词被我青睐着。在她生命的前期活得潇洒自在,到了后期历经丧夫之痛后诗

词中便愁云密布。我欣赏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淡淡的惜春、惜少女时期的情怀;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所体现出来的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感情;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重阳节酒后赏菊的情景;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少女天真纯洁、感情丰富的少女形象……有时和妈妈走在雨后的街上,见着一棵被风雨打落下不少花瓣的海棠树,情不自禁地诵出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妈在一旁说:“当真是一个迷恋诗词的人呀,人家李清照愁的是春天易逝,少女时期将逝,也不知道你臭的是什么美。”我在一旁接着说:“吾不惜海棠,但惜这生命易逝啊!”妈妈在一旁无奈笑开了。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不可能一味地沉浸在哀愁之中,在拜读李清照的诗词的同时也观赏各种积极向上的诗词:比如说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如同阳光充斥着我的成长历程。伴我观赏夏日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带我西出阳关带我东临碣石,让我看尽楼兰古国的雄浑壮丽看尽长安开封的繁华富贵,伴我淋一场杏花雨观一场雨打梨花……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2

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内涵丰富,朗朗上口,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和传诵。她是一位良师益友,传授给我们许多丰富的知识、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

三四岁时,爸爸就让我背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的我,一点儿也不懂得诗的意思,甚至连诗中字的读音,也一知半解,就是这样,还摇头晃脑的、踱着方步,模仿爸爸的口气,有模有样的吟诵着。唐诗,是我的语文启蒙老师。

六七岁时,我进入了小学,进一步了解了唐诗。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我迷恋上了唐诗,并下定决心,要背好唐诗。爸爸知道后,十分高兴,也尽量让我多接触古诗,并指导我用心体会古诗的韵味。“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让我懂得“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让我明白做人要光明磊落,志趣高洁。同时,由于多背多读,使我对唐代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成为了同学中懂得较多的孩子。

到了八九岁,我已经不满足于四句的唐诗了,我开始背诵大段的古诗。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读出了李白徜徉山水的快意、对于权贵的抗争,体会到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的心声;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读出了杜甫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解除痛苦,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背诵古诗,让我的词汇量更加丰富,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会尝试着引用一两句背诵过的诗文,为我的作文增加文采,一段时间下来,我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小进步。

到了十岁以后,我把眼光投向另一个地方----宋词。宋词和唐诗(律诗)虽然都有严格的格律,但宋词却更注重于旋律和情感的表达。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周郎赤壁,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情;面对骤雨初歇、凄切寒蝉的杨柳岸,我们好像能看到十七八岁女子,执红牙板歌“晓风残月”的哀婉。宋词伴随着我的喜怒哀乐,当我高兴时,我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发壮怀激烈的心情;当我烦恼时,我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排遣凄酸哀苦的愁绪。

唐是“诗王朝”,宋是“词世界”,在读诗诵词的过程中,我会倾听到从悠久的历史年轮中流露出的诗韵词绪,她带着边关的冷月、士人的忧怅、田园的风情、恋人的喜乐缓缓而来,让我们如同品千年佳酿,醇厚而味长,在萋萋芳草中修身养性,在悠悠白云中快乐成长。

我爱诗词!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3

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文字优美,内涵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回味悠长,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在家庭的影响下,我从小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两岁时开始背诵“鹅、鹅、鹅”和“浣溪沙”到现在沉醉于“春江花月夜”和“水调歌头”,诗词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的父亲向来以文自负,是个可以背诵大量诗词的人,为了给我营造气氛,天天在家吟经诵典,起初我还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潜移墨化之中,我也对诗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时间长了,我也能背诵很多,有时候,爸爸故意背错一句,我听到了,会立即指出,并为自己能指出爸爸的错误而自豪,从而更加喜欢诗词。在我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打上了深深的诗词烙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深深地理解了母爱,幼小时就有了用“寸草心”报答父母“三春晖”的信念;“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我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会留下终生遗憾!“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使我深感光阴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懂得珍惜时间。

诗词让我明白友谊的重要,“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一片冰心在玉壶”代表着友情的纯洁和伟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饱含着对朋友的祝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有着和朋友“千里共禅娟”的幸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游子对亲人的倾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诗人对回故乡的期盼;在外漂泊了好多年,终于可以回家时,连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也会“漫卷诗书喜欲狂”。

在诗词中也不乏一些爱国的篇章,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岳飞写下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到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的爱国诗人陆游也只好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安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诗词还可以陶冶情操,每每背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都有饮马长江边,看那涛涛江水,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气,每每读到“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自己也仿佛身处月缺花残的小院,为春的匆匆离去黯然泪下。

诗词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看到好的景色,即兴作诗填词,和爸爸对上几句,都能使我兴高采烈!当自己在写作文时能恰到好处地用上两句,那就是心花怒放了!

诗词,伴我从呀呀学语到小学六年,现在我已经是初中生了,接触的诗词更多了,对诗词的理解也更深刻,相信在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诗词也一定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都得到了华夏子孙的传承,而诗词文化则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是我成长的见证者。

从幼儿园起,妈妈就叫我背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接触的中华诗词。通常是妈妈读一句,我跟着读一句。反正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便咿咿呀呀地跟着背。背好了,便去楼下找小伙伴们玩,玩的时候嘴里还会嘟囔着刚才背的诗。有时他们也会背,便跟着背起来。也不知是为何,声音越来越大,好像争抢着看谁嗓门大。什么“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是那是的诗。或许那时对诗词的了解并不深入,便当是童年的一点乐趣了。

上了小学,学习的诗词更多了,学习的知识范围也更广了,自然而然,产生了问题也就多了。为何是更上一层楼而不是直接上到顶楼呢?月亮真的像白玉盘那么圆吗?为什么一定是王师北定而不是什么李师南定?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直存留于我的脑海中记在我的心里我暗暗决定,一定要弄他个明白。有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跟同学们说,他们只会回上一句:“研究这个干什么呀,一起来改诗吧!看看这个,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没带钱!”说完他们便笑作一团,我也跟着笑了笑,心里想:“这首《望庐山瀑布》被改得真惨,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什么水都是几千尺,换一个几万尺得不会更壮观吗?难道不可以换一个其他单位吗?”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那些与诗词为伴的时光给了我无限乐趣,但那些问题也意味着我今后一定会被为诗词做些什么。

到了初中,思想更加成熟了,背的诗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什么《蜀道难》、《春江花月夜》,各种长诗难诗都在我的背诵范围之内。而诗词也逐渐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出去旅行到马致远故居望着那小桥流水人家,还真有些凄凉之意;到了苍山洱海,站在水边,也能体会到水和澹澹,山岛竦峙。望着月光下看门入寺的老僧,经真不知应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了。李白的乡愁、杜甫的悲伤、苏轼的思念、陆游的爱国,都已经记忆在我的脑子里,铭刻在我的心中。

中华传统的诗词文化见证了我十四年从小到大的成长,而我却用了十四年通过诗词领略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变革与发展。唐宋元明清的大事小事都以化作诗词朝我扑来。畅游在诗词之海,我充实了头脑的知识储备,改变了我内心世界里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与理解。我接受了千百年来厚重古老文化的洗礼,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诗词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应该诗词的文化。让这见证了中华大地变迁的,象征着中国的诗词文化,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下去吧!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5

读背诗词的习惯已经坚持好多年了,从未中断过。

记得是从二年级的时候开始的吧。那一天,爸爸对我说:“儿子,你上小学接近两年了,有很多空余时间,我从今天开始,就要利用这些时间,给你读背诗词了。”他说时,脸色很和蔼,也很亲切,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严肃。

那时,我还不知道。从此,诗词就要贯穿我成长的每一天了。

那时的我,还处于刚开始接触诗词的阶段,所背的也只是一些简单易懂的诗句,如“窗前明月光”一类的。因此,爸爸给我背的,便是那些三言两语,不用花上几分钟就能背完的古诗词。

第一次接触较长的诗歌是在四年级,背的是《滕王阁序》,因为它实在太长,所以我喊着、闹着,就是不肯背。最后,爸爸实在是忍无可忍了,黑着脸,斩钉截铁地说道:“你现在有时间不背,等到了高年级、初中,就没有时间背啦!”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直接打在我脑袋上,我不得不去背那篇在我看来无聊至极的长诗。

但是,当我去背它的时候,《滕王阁序》便仿佛是一块强力磁铁,而我的心就好像一块铁石,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

我发现它不仅不索然无味,还丰富多彩。工整对仗的骈文,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它那里,我欣赏到了滕王阁的雕梁画栋,古南昌的繁荣昌盛,品味到了贾谊被谪贬长沙的辛酸,李广壮志难酬的苦闷。还有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更是让我心醉神迷,不知肉味。

从此,品读诗词的快乐便一直与我相伴。

每天早上起来,吃过早饭读一会儿唐诗,诗的干净和纯粹使我心胸开阔,美好的一天开始了;中午回到家,品一阵子宋词,词的激越和奔放使我神清气爽,讨厌的困倦消失了;傍晚,用完晚餐,坐在书房中,诵一小段元曲,曲的亲和和细腻使我精神百倍,海量的作业我不怕了。

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内任务逐渐加重,已经快没有时间读背诗词了,甚至有的时候只能稍稍看上一眼,便去埋头奋斗在那堆积如山的书本中了。

不过,爸爸对我说:“你只要提高学习效率,就可以缩短作业时间,不就能照样继续读背诗词了吗?”我点了点头,将时间从生活这块“海绵”中挤出来。就这样,我就再次有了时间可以去读背诗词了,让诗词陪伴我成长了。

从中年级到高年级,从小学到初中。古诗词成了我的好朋友,它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生活品味,陶冶了我的情操,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它一直都在。

诗词伴我成长作文6

我母亲是个喜欢古诗的人。她经常告诉我,中国是一个诗歌之乡,诗歌之乡。

我父亲是个旅游者。他总是叫我读几千首诗,行几千里。

从小,妈妈教我诗歌,爸爸带我去旅游,我经常走唐诗宋词。

我记得我说话的时候,妈妈会抱着我念“春天我睡不着,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床前的明月,我想是地上的霜”,我会跳舞,喃喃地说“鹅,鹅,向天空歌唱”。

三四岁的时候,爸爸喜欢带我到郊外游玩,有一次当我气喘吁吁地爬上一个小山包时,妈妈让我往远处看,“你发现了什么?”我说:“好爽!”她笑了:“傻孩子,还记得‘欲穷千里目’吗?”我恍然大悟,和爸爸一起大声接下去:“更上一层楼!”下山后,已是夕阳西下,爸爸牵着我的小手,沿着河边慢慢走,天边那个太阳,像一个红红的大气球,美极了,我久久地望着它,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妈妈赶紧把这一瞬间给我拍下来,并给这张照片提名为“安然诵夕阳”。

五岁时,我第一次游江南,在漫长的路途中,妈妈给我讲白居易的杭州,苏轼和杨万里的西湖,张继的姑苏城。然后,我一一见到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太湖,“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在西湖边上,遇到了滂沱大雨,我又冷又怕,紧紧抱着妈妈,爸爸安慰我:“忘了你妈刚教你的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阴晴不定就是西湖的特点啊。”果然,很快就雨过天晴了。漫步在苏堤白堤上,我觉得西湖更美了,真不愧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呢。可惜那时是春天,我没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七岁时,在福建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漂流,青峰碧水,非常迷人,我在日记里引用“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妈妈逗得笑弯了腰。

八岁那年盛夏,去李清照纪念馆参观,虽然没有看到海棠,却见到了满湖怒放的荷花,我高兴地大声叫:“快来快来,这里可是‘红肥绿瘦’哦!”兴致勃勃地在湖里“争渡”了一番,却没惊起一只鸥鹭。

九岁那年的深秋,站在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我第一次感到天地之大,我之小,禁不住大声吟诵:“千里川,银山下,天空如穹顶,覆盖四片田野。天是灰色的,野是广阔的,风吹草看牛羊。

今年的妇女节,我陪妈妈去庐山,在“跃上葱茏四百旋”的盘山公路上,旅游车上的阿姨们被颠得七晕八素,导游姐姐让我表演节目给她们放松一下,我搜肠刮肚给他们背“望庐山瀑布”“大林寺桃花”“横看成林侧成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知道的庐山诗词很快背完了,还是没到山门,我只好再唱一首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她们逐渐忘记了晕车,热烈鼓掌:“好个典雅的小姑娘!”

我看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我走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我去过“空翠湿人衣”的婺源,我住过“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普陀,我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体会着唐诗宋词的无边魅力,我愿意永远这样诗情画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