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节作文4篇【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节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节作文4篇【热】

家乡的节作文 篇1

一度一度的花街节又快到了,随着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花街节的接近,我总会想起去年花街节。记得那是一个中午,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去赶花街,到了那儿,哇!

整条起春路两旁摆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各种品种的鲜花和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品种繁多、数量惊人,卖花的.摊主更是各显神通,把摊位装点得喜气洋洋,赶花街的人更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一路上只听到买花人和花农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抬花、扛花的人随处可见。

爸爸带着我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草,我问爸爸:“老爸,这是啥呀!”这是“朱笼草,吃蚊子的!”,爸爸笑了。之后,我分别看见了:三角梅、郁金香、兰花、月季、牡丹、绣球、玫瑰、一串红、茶花、大丽菊、百合、鸡冠花……我越走越觉得是一条无尽头的路。但愿今年也那么热闹!家乡的花街节,花可真多呀!我喜欢这一年一度的花的海洋!

家乡的节作文 篇2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墓前,祭奠长眠于此的先烈的英灵。

每年的这个节日,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唐著名诗人在世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表达我们对逝去的人的怀念、缅怀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鲜花,借此来表达我们的思念与祝福,曾儿何时,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有多少英雄儿女味中国的解放和人生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甚至联名都不知道,他们都是为了共产主义而走到一起,先烈现以成为正义的代言词,为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树立了榜样。他们是财富,是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真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生活的美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我们才能在如此舒适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知识。也许我们无法体现那战火纷飞是爱的艰辛,但是我们深之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说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知识文化,继承发扬先烈们的精神,随时迎接新的挑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日幕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为共和国烈士扫墓的道路是庄严的,所以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先烈们的精神和意志。我们用扫墓这种方式来寄托我们的哀思,以高昂的精神面貌,积极报身到学校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青山肃立,绿树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为主顾的繁荣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家乡的节作文 篇3

“牛年大吉,打一字!”“犁!”“答对!”原先这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同学们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着自我准备过来的灯谜。这天下午,我们还将与一年级同学一齐猜灯谜,吃汤圆呢!

毫不容易熬到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领走“灯笼”。然后一只只灯笼如火般耀眼,我们留意翼翼地拉开灯笼,上面有个巨大的“福”字。

据说元宵节挂灯笼,也是有来历的。正月十五时,有一群害兽袭击人间,人们反抗时不慎射死一只神鸟,天帝十分生气,下令火烧人间。善良的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人间灾难,便冒着危险告诉人们。人们苦思冥想,就用挂红灯笼,放火炮,使天帝以为火已经烧人间。为纪念此日,人们到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挂灯笼,放鞭炮。我们来到对口班级—一(1)班。然后我被分配到红组,组里共有6名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可爱,有的做好猜灯谜的姿势,有的戴着眼镜洗耳恭听,还有的睁大眼睛跃跃欲试。

我的谜语是“双木非林心相连”(打一字)。小朋友们苦思冥想却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们。最后,其中一个小朋友大声说出“想?”“答对!”“耶!”同学们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之后,我们继续猜灯谜,欢笑声此起彼伏。我将灯笼送给猜对答案的小难孩。

猜灯谜的活动结束,该吃汤圆,碗里装着六个纯白的小汤圆,小巧玲珑,十分可爱。舀起一个,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里流出一点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无穷啊!

今年的元宵节里,我不仅仅吃到香甜可口的汤圆,解元宵节挂灯笼的历史来历,然后还当一次小老师,给一年级小朋友们猜灯谜,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啊!

家乡的节作文 篇4

家乡的端午节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张掖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伟观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再过半月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家乡的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端午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这就是我们张掖人过端午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