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吃的作文5篇

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吃的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吃的作文5篇

吃的作文 篇1

对于不喜欢早起的人们,最好的闹钟无疑就是鸡蛋在清油中啦啦啦啦地跳舞,面包刚刚好从面包机里“叮”的一声冒起来,牛奶倒进玻璃杯时咕嘟咕哪的响声……睡在床上的人们会从梦中惊醒,马上起床洗漱,又立刻坐下吃早餐,虽简单的早餐,但永远是一种享受。

油条,中国人最爱的早点之一,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寡淡的小麦粉与浓烈的热油碰撞,平凡的食材造就出非凡的味道。配上一碗现磨豆浆,就是带给人们一天活力的完美早餐。金黄香脆外皮内是柔软细白的面包组织,一口下去,脆皮噼里啪啦地散落在舌头上,被唾液浸湿的脆皮平哒哒地铺在舌上,慢慢消散……

包子,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之-,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一千八百多年来一直以其简单的做法、独特的味道,慰藉着中国人的生活和胃口。全国出名的包子有很多,但我觉得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才是享誉南北。狗不理包子蒸出来又白又胖,凸脐鼓肚;包馅时,馅有猪肉的、三鲜的,不管哪种馅,都要干净,口要正,味要浓,褶子要又细又密,还得匀,可不能蒸出来瘪瘪塌塌的,上面一撮子面疙瘩。端上一碟子,你看,包子个个肥头服肚,细细的褶,不多不少个个都有十八道褶,白白的皮,蘸上醋,咬上一口,嗬!馅儿又香又鲜,皮儿又薄又嫩,这才是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嘛!

厚重香浓的酱汁将上豆泥绵密寡淡的滋味驯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软糯滋润,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人们对南方美食的依恋感触。棕红的酱汁在火焰吞噬下咕哪咕哪地冒着气泡,舀一勺一次性浇入藏满清甜希望的土豆泥。用勺子一搅,热气飘散出一股豪放。

把西红柿切碎下锅翻炒,化为浓郁鲜香的番茄汁。雪一样白的细腻面粉,散发出淡淡的麦香。面粉加水轻轻一搅,变成细腻洁白的小疙瘩,与红番茄、绿葱段、黄蛋花默契配合,造就了软糯鲜香的非凡味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充分补充家人所需。呼哧呼哧,酣畅淋漓地喝碗疙瘩汤后,感觉一身轻松。

茴香卷被细心地包在油纸里。轻柔地撕开油纸,咬上一口,那茴香卷,真是美味绝顶啊!千回百转的茴香,神出鬼没地镶嵌在圆润光滑的面卷里,吃着时,整个人好像被轻柔的云雾层层叠叠地簇拥着……

再说说众人所熟悉的瓜子吧!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美的瓜子交流,这是向日葵与阳光爱情的约定。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进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度的果壳。

吃的作文 篇2

去长沙的初衷,最初只是因为一只传说中猪蹄的美味。游览完岳麓山和橘子洲,终于是大吃一顿的时候了。

长沙是一座舌尖上的城市。来长沙旅游,吃是少不了的。长沙是湘菜的主要发源地。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表现出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绝对是吃货的福地。。第一站我们到达的是传说中具有美味猪脚的大碗厨,人均消费50元左右,米饭香甜,还是很实惠的。接下来就是寻找小吃的道路了,我们先是到达了著名的坡子街。火宫殿绝对是慕名而去。听说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重修,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6月23日都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火宫殿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由于赶庙会人们的人很多,慢慢聚集了一些小吃的摊点。火宫殿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

亲临现场后发现确实是人满为患,高朋满座,我们一行人进去后从一楼逛到3楼,愣是没找着空座位。于是我们就等待在快吃完饭的一桌旁边,才最终才能坐下来。接下来终于可以选食物了。看过很多明星的微博,还有快乐大本营的介绍,推荐口味虾的人都特别多。火宫殿的口味虾是一份98元,据说汤汁特别,但是我觉得是一般,应该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臭豆腐,糖油粑粑等,口味还是蛮不错的。

吃的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学奥数放学后,爸爸因公司事忙不能来接我了,就让妈妈来接我。妈妈来接我的时侯,我在半路上说肚子饿坏了,妈妈就带我去外面吃饭,于去我们就去了麻辣烫店。

因为我们去得比较迟,所以店里空荡荡的,我们就随便选了一个座位坐下。我和妈妈先拿起夹子和盆子,去挑好自己喜欢吃的'菜,橱柜里的菜品种很多,让我看的眼花缭乱,妈妈把两个盆子交到烧菜的地方。

妈妈问我,:“明明,开心吗”?我说:“非常开心”。不一会儿,菜就烧好了,我们津津有味的吃着。

麻辣烫跟我们产常吃的东西不一样,它可以按自己的口味随意挑选,把不同种类的菜组合在一起烧,烧起来的东西非常美味。比如妈妈选了鸭头、豆芽、我夹了羊肉、豆腐皮。

最后,我告诉你,麻辣烫是四川很有名的特色噢!

吃的作文 篇4

在生活中,我吃过许多小吃,有刀削面,有煎饼,还有拉面……可是在这些美味的小吃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就只有馄饨了。

我之所以喜欢吃馄饨是因为它的味道好,它是由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组合成的,边上还有紫菜,虾米,葱,与他们做伴,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抽象画。

说到他的做法,那可比刀削面那些小吃简单多了。首先左手拿起一片面皮,再用右手网上面掺点肉酱,为了让包好的馄饨边上不散开,就用手沾点水往四周涂上去,最后把它捏成个团,做完了一个,再连续做几个,最后把他们倒入锅里,被倒入锅里的馄饨像一条条争先恐后的小鱼再抢食物,过了一会,香味扑鼻而来,他们就可以出锅了,把他们全部盛在碗里,再放上点紫菜,虾米,葱做点缀,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馄饨就做好了。

闻着它的香味,我的口水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终于开吃了,我迫不及待地用勺子捞起一个,轻轻地呷了一口,“呀,真好吃,”我放了一勺辣下去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把那些馄饨都给吃完后,我又把汤也喝得一滴也不剩,吃完了,我又用舌头往外面添了一周,顿时整个人神清气爽,精神饱满,馄饨的味道真叫人回味无穷啊!

这就是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的小吃——馄饨,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嘴馋了吧?那么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去吃吧!

吃的作文 篇5

可以这么说,襄樊的吃,襄樊的人。

大头菜

青皮萝卜,堆叠在乌身大缸中,浸了酱油,洒了白盐,填进时间,静静的酿过。待缸开香飘,大头菜才跋涉而来。

在襄樊居久了的人,身上便沾了大头菜的味儿。抬臂轻嗅,便能嗅到那衣缝间交结盘亘的酱香。这是大头菜不知觉地融入了襄樊人的生活。它是早餐的稀饭中盘曲的瘦蛟,是晚来馒头中夹叠的虬根。它似乎是一个配角,一个“路人甲”,一个随处可见却又无人重视的“习惯”。但它不卑不亢,沉默地穿过每一个镜头,为平淡的三餐平添一丝咸香之味。待生活被它交结在一起后,失去“路人甲”的饭桌,便寡然无味,令人忽感到别扭与寂寞。

吃大头菜,需掰开香软烫手的白面馒头塞夹而吃。这种质朴的咸甜之味,给吃惯了肉肥油厚的嘴带来了一种平凡的清馨。也给人以安宁,幸福之感。我总以为馒头咸菜是奢侈者的享受,因为倘若腹饥身寒,便会吃出一种凄凉之情,那些温暖与清馨便荡然无存。

襄樊人依山傍水而居,又拥着米祠隆中而过,自然沾上了文雅之气。大头菜到现在便已改叫孔明菜了。三国时,诸葛亮为保障军队饮食,发明了用盐腌萝卜,以达长久保存之目的大头菜。于是,大头菜应时需而生。在那个兵荒马乱,衰草离披的年代,大头菜无声的填充着一个个空瘪的饥腹,担起了那些流血疆场的庶民们枯槁的身躯,担起了整个军队的战斗之力。从此,大头菜便带了些许悲壮色彩,让人愈加珍惜这衣食富足的生活。

吃大头菜需要想到襄樊人自已。襄樊人在自已的生活中平凡过着,就像大头菜一样出不得,但襄樊人又用自已的热情与活力为生活添趣儿加味儿,亦如大头菜一般缺失不得。襄樊人就如同大头菜,合着日子与生活的酸甜苦辣一酿,便酿成了平凡却独一无二的炫烂的生命来。

酥肉

襄樊小街巷中的酥肉不多见了。儿时总是在街边小摊上吃,而吃酥肉也只能在街边。定要有蜂窝煤的火炉,要有被水汽蒸的流油的竹屉,要有一条古老而宁静的街。不然,在酒店饭馆中吃,便如同例行公事般无味无趣。笼屉揭开的一刹那,白雾喷涌而出,豁然气散香溢,不久,一碗碗酥肉便悠然现于眼前。

黝黑的陶碗,积了年代久远的油光,浅浅的盛着几块肥瘦相宜的肉方,几块透如凝脂的土豆,缀着几段青葱,点了几粒花椒。水汽一散,顿时一片金碧辉煌,但又仿若隔岸观花,飘缈若虚幻,再又像极了,夕阳在汉江面上洒下的碎金点点。

襄樊人喜欢简简单单。于是酥肉也做的简简单单——用肉去蒸肉,不加调料的肉香才是本质的味道。就像《项脊轩志》中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带任何山盟海誓,但其真情却叫人为之落泪。李白有一句赞美莲花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天然雕饰用来形容酥肉也毫不为过。一碗酥肉,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味,本本分分,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尝在嘴里,肉就是肉,土豆就是土豆,再分明不过。

酥肉,重在一个“酥”字,酥到了骨子里的酥肉,决不会让你有撕咬的机会。入口轻抿,肉便化了,化成浓浓的肉香,萦绕在牙缝中舌尖上,浓郁的令人心醉,就像是处处渗透了诸葛、米芾智慧的襄樊,厚重的叫人心动。浩然先生曾吟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水汽蒸腾的汉江把襄樊人这样蒸了千年。让午后暖融融的太阳一照,襄樊人便里里外外的酥了,恬静的生活,我们化作浓浓的汤汁,流动在苍山汉水间,流在小街老巷中,流在米祠隆中里。的确,这辈子被汉江水汽一蒸,便把幸福与宁静都一并蒸进了襄樊人的骨子里。

金刚酥

从小生在襄樊的人总也忘不了金刚酥的味儿。那是一种混合而成的刚毅的面香,无法淡忘,却也无法铭记。留在家乡的人总是给远方的亲人捎去几份金刚酥,忘了家乡味道的人,在吃时才恍然大悟:“对,就是这个味!”。

金刚酥不可多吃,因为它确如“金刚”,吃时需下大力气的嚼。多吃则脸颊酸痛,齿根发软。我吃金刚酥总是对望着襄阳那边临水而立的古城墙,东晋太元三年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围襄阳,攻至城下。男丁战死,妇孺饿死,孤魂漫天,城中更是活人相食。但襄樊人的勇敢与顽强都刚若金石,他们保着城,守着城。就连妇女也为守襄阳倾尽心血。朱序母韩夫人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但赫然于敌寇眼前的竟是一面新城。那双双用来纺线的素手,用来安抚啼哭小儿的手,被利器石砖块磨的血肉模糊,可她们并没有退却,反而愈加坚强。城墙如此坚固,那样刚毅,如同襄樊人的心。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

如今,昨日名动襄樊的韩夫人,化作今日的白石雕像一尊,终年立在城头,时刻眺望远方,守护着这座城,她的刚毅连同襄樊人的刚毅,便化作这金刚酥,一直流传,一直流传……

襄樊的吃还有许许多多,它们就像襄樊的人一样,许许多,各具特色,襄樊人把自己做成了襄樊的吃,把自己融进生活里,融进襄樊的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