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小吃作文集合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小吃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家乡小吃作文集合10篇

家乡小吃作文 篇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起我家乡的美食,那可是数不胜数,但说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荐我们家乡的脆皮炸蚝了。脆皮炸蚝是茂名市著名的一道风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挡里,在海鲜城里,都频受人们的喜爱。

生蚝是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又名牡蛎,绿色的凹凸不平的蚝壳里躺着晶莹柔嫩的蚝肉。

熟后的炸蚝表面呈金黄色的,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漯河尝美食,特地点了脆皮炸蚝。盘里的蚝粘着一层糊,金黄色里隐隐约约地闪着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热夹起一个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气扑鼻、里面的蚝软软的。"别急,"爸爸说,"看好了!"只见他从旁边的篮子里挑了快生青菜叶,再用筷子炸蚝夹起放在菜叶上,接着熟练地把炸蚝包紧,在我眼前摇一摇,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学着样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这样一来,吃得再多也不会腻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起我家乡的美食,那可是数不胜数,但说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荐我们家乡的脆皮炸蚝了。脆皮炸蚝是漯河著名的一道风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挡里,在海鲜城里,都频受人们的喜爱。

生蚝是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又名牡蛎,绿色的凹凸不平的蚝壳里躺着晶莹柔嫩的蚝肉。

熟后的炸蚝表面呈金黄色的,让人垂涎欲滴。

家乡小吃作文 篇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起我故乡的美食,那可是数不胜数,但说起“最美”的食物,我可要推荐我们故乡的脆皮炸蚝了。脆皮炸蚝是茂名市著名的一道风味小吃,在酒店,在大排挡里,在海鲜城里,都频受人们的喜喜欢。

生蚝是从海里捕捞上来的,又名牡蛎,绿色的凹凸不平的蚝壳里躺着晶莹柔嫩的蚝肉。

熟后的炸蚝表面呈金黄色的,让人垂涎欲滴。

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电城尝美食,特地点了脆皮炸蚝。盘里的蚝粘着一层糊,金黄色里隐隐约约地闪着油星。我忙用筷子趁热夹起一个咬一口。哇!真好吃啊!脆脆的、香气扑鼻、里面的蚝软软的。“别急,”爸爸说,“看好了!”只见他从旁边的篮子里挑了快生青菜叶,再用筷子炸蚝夹起放在菜叶上,接着熟练地把炸蚝包紧,在我眼前摇一摇,表示可以吃了。我也学着样子做了一遍,再大咬一口。更好吃了!这样一来,吃得再多也不会腻了。

可是,这么好吃的脆皮炸蚝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怀着好奇心溜进了饭店厨房,一位师傅正在做这道菜。只见他把生蚝洗净抹干水,加盐、味精、胡椒粉腌几分钟。然后把生粉、面粉加清水调成浆,下入生蚝挂上糊。最后,烧锅下油,油热后放入挂上浆的生蚝炸至金黄。

刚捞起滚烫的脆皮炸蚝便让服务生端走了。

怎么样?听了我们故乡的脆皮炸蚝,你一定直流口水,那就快来茂名尝尝脆皮炸蚝吧。

家乡小吃作文 篇3

我看5岁时离开了家乡,那对于现在的我,一切都模糊了,可是粑粑却至今让我记忆如新。

那时的我,就爱吃粑粑,每次听到“卖粑粑喽”我就会口水直流3千尺,并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楼下,我把钱递给了他,只见他熟练地揉着糯米,一会揉一会拿板子拍,听大人们说拍可以使粑粑更有嚼头,过了一会,粑粑开始下锅了,一个接一个的往锅里掉,马上一股香气向我扑来,我嗅了嗅鼻子,嗯~~真香啊,粑粑终于熟了,只见老爷爷以闪电般的速度把4个粑粑盛进了小碗里,并浇上了白糖汁。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嗯~真有较劲,糖汁腻满了我的嘴,甜甜的,香香的……

啊!家乡我爱你,啊!粑粑我爱你!

家乡小吃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山西高平,这里是炎帝的故里,人文历史十分悠久。开化寺、炎帝陵等古老的文化建筑吸引了不少游客。这里不仅人文历史悠久,而且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高平十大碗便是我们高平美食中数一数二的美味佳肴了。而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这十大碗中的一碗,也是我最爱吃的一碗--------梨糕。

要做梨糕,首先要准备好材料,黄梨、江米、冰糖、蜂蜜、葡萄干、山楂片。接下来将黄梨去皮去核,切成1.5厘米至2厘米左右的小块备用;然后将冰糖研碎,山楂片切碎;接着把梨块放入碗中,梨块要占整个碗的十分之七;再在碗中放入一勺冰糖,一勺蜂蜜,两勺水,梨块上均匀撒一层江米,江米要泡过一小时的;最后将葡萄干和山楂碎片撒在上面,水开后上锅蒸半小时即可。

梨糕蒸半小时便可出炉。这是你一定很想吃上一大口,但先不要急,吃美食也是有讲究的。你先把梨糕端在桌上-,然后再低下头来仔细观察梨块的黄,江米的白和山楂碎片的红相衬形成的色彩美;再闭上眼睛深深吸一鼻香气,感受香气的清新怡人,沁人心脾;接下来你便可睁开眼睛,用勺子轻轻地舀上一勺梨糕,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受它的丝柔润滑,香甜可口。这时你会感觉,品尝可口的佳肴,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文化。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仅会让人胃口大开,而且更让人感受到一种美,一种属于美食独特的风格美,这种美会产生一种特别的魅力,把人们吸引过来。

美食,它是人们对生活美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美食文化的加入,也使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是我家乡的美味小吃-------梨糕。梨糕润滑爽口,不仅老少皆宜,而且还有润喉止咳的功效。

梨糕真是一种独特的美食啊。

家乡小吃作文 篇5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要说我的家乡——独山的特色小吃,一道普普通通的蒿子粑粑就会让你回味无穷。

相传这蒿子粑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至少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成为农民的佐餐食品,它是独山县的风味食点。

蒿子粑粑的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初春时节,小草刚刚露头,便可上山去摘一点蒿子草,去其根。接着给蒿草搓洗按摩——涮、搓、揉。涮,将蒿草放入开水中,抓住其一端在水里左右摆动,目的是让它变软,并涮掉附在叶片上的脏东西;搓,把蒿草夹在手掌来回的搓,如搓衣服一般,让其苦汁去掉;揉,把蒿草放在案板上像揉面团一样揉,揉碎后用清水淘净。经过此番加工后,蒿草变得软绵绵的、热乎乎的,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再是,将其切碎,加入盐、蒜末、姜末、腊肉丁放入大锅里翻炒,待其佐料溢出香味后把白花花的米面洒入锅,用手把它们揉搓在一起。顿时,白花花的米面因吸收了蒿子草的汤汁,变成了翠绿色,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一块带有杂色的大翡翠原石呢!最后把面捏成面饼放入锅里煎。

煎好后的蒿子粑粑个个圆滚滚的,像个圆形的绿月饼。蒿子的清香,腊肉的腊香掺杂在一起,一股股的直钻你的鼻子,让你垂涎三尺,欲罢不能。当你一口咬下去时先是酥脆的外壳,再是软嫩的内瓤,其味妙不可言,要是有幸再咬到个大大的腊肉丁,更是平添了一份惊喜与乐趣。

我爱家乡的小吃——蒿子粑粑!虽然它比不上那些山珍海味名贵,但它朴实、地道,显现了家乡人民的品质,也牵连着无数离乡人的思乡之情。

家乡小吃作文 篇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认为,中间的“食”字指的是“美食”。我吃过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最让我回味的是我家乡小吃——粉皮。

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保守特产,以其色嫩白如玉,质薄如纸,韧强味鲜,营养丰富,利口消腻,使用方便而颇负盛名。

粉皮一直是汝州的保守食品,公元1840年年间,当时汝州城内西街水坑沿有一个商贩叫田家有,去南阳的社旗贩盐,见那里有人用杂豆制作“粉皮”,每斤八到九张,计斤称卖,使用时需要用沸水煮制,很不方便,不能现时食用。田家有回来后改用绿豆淀粉试制,苦心探求,反复实验。他涮出的粉皮越来越薄。经过四代传人研制,到每斤五十多张。这时的“汝州粉皮”已远近闻名,形成了市场名牌,陕州、三门峡、西安的商贩赶牲口前来汝州驮购粉皮。解放后,该工艺经田新光(田家有的后代)之手又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每斤六十张的水平。一张张粉皮不大不小、重量相等、厚薄一致。

汝州粉皮以优质的绿豆为原料,纯手工艺水磨绿豆淀粉精制而成,其中制作工艺考究,它薄薄的如蝉翼,明若窗绫,洁白如玉。粉皮可长期存放,而且,不易蜕变,关键是使用方便,可立煮立食。事前先将干粉皮放入温水中浸泡2到3分钟后,待到变柔软时,再撕成碎片,用牛、羊、猪、鸡、鸭、鹅等肉丝、肉片,可搭配拌和,做成荤菜,味美可口。并且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酸等多种元素,具有清热毒、清肝明目、益气润肺之功效。因此,一百多年来,汝州粉皮作为汝州保守特产的“新三宝”(粉皮、粉条、粉丝)而名闻遐迩,并且飘洋过海,登上了异国他乡的宴席。

现在,为了求学,离开了家乡已经好几年了,许多事情在我心中渐渐模糊起来,但是我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粉皮。

在学校里,有时候午餐是家乡的饭,粉皮。吃起那熟悉的粉皮,就想起了我美丽的家乡,盛满记忆的老屋,陪伴生长的家人。那熟悉的味道温暖了我的心房,沸腾了我的血液……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特产——粉皮!

家乡小吃作文 篇7

我生活在美丽的安庆,它临近长江,分明的四季给了安庆不一样的味道。比如说小吃。我爸爸曾经对我说:“中国小吃做的最好的地方就要数我们安庆。各种丰富的美味的早点,随便走错了路都能轻而易举的见到。”我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家乡而自豪。

早点中的佼佼者就要数安庆大南门的牛肉煎包了,那可是让我百吃不厌的。牛肉包子的原料并不复杂,就是普通的面粉、水和包子馅。我在吃早点的时候看过一个师傅做过。第一步是把很多的面粉放在一个大红盆里,然后往里面加适量的水和在一起揉成团,拉出劲道后醒发片刻,师傅也好休息休息。

等过一会儿,师傅再把面团搓成长条,然后用刀把切成一个个大小差不多的几段,在案板上撒上一些面粉后,师傅取出其中的一段压成圆饼,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后,用勺子舀一点肉馅放在中间,灵活的手在包子的周边转一圈,再一捏,一个小巧的包子就做好了。师傅是孰能生巧的,没多大一会儿的功夫,一锅包子就全部做成了。

接下来就是把平底锅里倒油,一个个把包子放进锅里后,小火煎一会,等有了香味后,浇上一些放有淀粉的水开始大火煮沸,不多时,一锅香喷喷且热气腾腾的包子就新鲜出炉了。那包子金黄金黄的,圆乎乎的,看起来直叫人流口水。食客们都迫不及待的排着队买包子,这个人喊:“来十个。”那个人急了:“老板,我来十五个。”还有人有些担忧的说:“这怎么办,一锅包子都快没了,估计是轮不到我了。”包子店的客人太多,包子一直要卖到十一点多呢!有时食客们愿意为了包子排上一个小时的.队呢!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着。

是的,刚出锅的包子又香又脆,大家怎么能不喜欢呢?听到这儿有点迫不及待的想来安庆了吧,这还只是一种简单的小吃呢。

家乡小吃作文 篇8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小吃,在我的家乡“五莲”这里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尤以“羊肉汤”最具著名。羊肉汤在五莲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主要原料是、羊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香油等20多种佐料,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可以祛风逐寒、健胃温脾。

如果你来五莲吃“羊肉汤”还没到羊汤馆,我就闻到一股味道。那口大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直熏人的脸,那人拿勺子荡着锅里的羊油,光看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那人从锅里捞出一块肉,冷凉后放在桌子上用刀切。一个一个的大白碗放在桌子上,碗里放着香菜,拍碎的蒜瓣,另一个锅里还漂着辣椒油,肥肉膘子。羊肉汤的的特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

你一定不知羊肉汤怎么做的吧!让我来教教你吧:羊肉洗净切成长10米、宽3.3厘米、厚3.3厘米的块,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白芒等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继续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时,加入红油。花椒水,煮约二小时左右即成。此时汤锅要始终保持滚沸,捞出煮熟的羊肉,顶丝切成薄片,放入碗内,撒上香菜末即成肉汤。可将辣椒油、大葱切段,荷叶饼装上盘,一并随羊肉汤上桌。食用时放少许辣椒油,荷叶饼夹大葱段,可与羊肉汤同食。”现在懂了吧?

我的家乡美食“羊肉汤”是不是让你垂涎欲滴了呢?如果是的话,马上过来尝一尝吧!

家乡小吃作文 篇9

“民以食为天,柴米酱醋盐”。客家菜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而传统客家三大菜分别是:盐焗鸡、梅菜扣肉以及最传统的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的头道送酒菜,也是过年时必须上的菜式。

酿豆腐有两个传说,一说为(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应岭南少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已豆腐代替面粉,将猪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儿。因其味鲜美,于是成了客家民菜。

另一说,很久以前,有两个好兄弟,因在一次点菜时发生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店家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制作出酿豆腐。

正宗酿豆腐的豆腐一般是由黄豆做的,无任何添加剂,一般是用刚从自家田中摘的黄豆,新鲜,再把黄豆,放进石磨子里,与水一起磨,直至把豆榨出浆水,而剩下的豆渣可做粥等食物,再将豆水,倒入大锅里煮,豆腐也算成形了,但还是个半成品,把豆腐放在个容器里,用大石头压,压出剩余水份,然后,把豆腐成品切成一块一块,接着,便是重要的“酿”。

把一块半肥半瘦的大猪肉挑瘦去肥,剁成末,这剁肉也是我儿时的游戏,再依个人喜好,放入香菇、或虾米、或大葱等,再使双筷子,把猪肉“戳”进豆腐块正中处,这“戳”肉也有一定技巧的,不能将整块豆腐戳戳穿来放,不然煎出来的就孬了,最后,把所有酿好的豆腐放入锅中小火慢煎,火要适度不可大或小,豆腐煎至两面金黄,此时的豆腐可是香喷喷,金黄耀眼,但还在煲仔里焖一下,煲锅底可放大蒜苗、芹菜,全依据个人喜好,可在豆腐上放几片香菜,用来点缀所用,即可上桌。

酿豆腐一上桌,便“顾客盈门”,我家吃酿豆腐时,喜好沾上蒜末和酱油,这酿豆腐便有了些辣味和咸味,豆腐滑嫩,净白;猪肉味鲜,硬中带柔,柔中带刚,豆腐送入嘴中,滑溜,再咬一口猪肉,美味无比,真乃最佳搭配。

豆腐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律止渴、清洁肠胃,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猪肉用途多,用于温热病后,热退津伤,肺燥咳嗽,干咳痰少,咽喉干痛;补虚、润燥、润肌肤、止消渴。

豆腐的平淡,显出了客家人的淳朴,朴实,客家人不求于功名利禄,勤俭持家,这也是酿豆腐在客家文化上长期保留的原因之一。

家乡小吃作文 篇10

一说到凉皮,肯定都会想到陕西的凉皮,可我说的凉皮则是濮阳的凉皮。

濮阳凉皮有什么不同?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放眼一望大街小巷,几乎所有卖凉皮的店里都挂着三个鲜艳的大字“一机厂”。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一机厂”全名为“第一兵器制造工厂”,但源于工厂破产的原故,“一机厂”的工人们便沿着楼户到道路,在街头巷尾做起了卖凉皮的生意。渐渐,“一机厂”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了濮阳妇孺皆知的“品牌”凉皮店。

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相隔一条河的村子之间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那凉皮到了濮阳也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呢?其实,在濮阳不仅仅把凉皮拌着吃,也会有种独有的吃法——裹凉皮。裹凉皮都会把一整张的米皮铺开,再把黄瓜丝儿、凉面、面筋与酱料汁儿,调料水、麻汁、油沷辣椒调好,然后撒上炒香的碎花生以提香味,最后把馅料儿均匀地撒在米皮上,裹成一个圆柱,便可装在塑料袋里吃了。

裹好的凉皮,米皮晶莹剔透,却不露汁,在半透明的米皮里隐约能见到黄绿色的瓜丝儿,嫩黄的凉面,筋道的面筋,泛红的辣汁儿与辣椒充分地混合在馅料之中,咬下一口,清爽与麻辣在口中回荡,让人欲罢不能。

现在,裹凉皮仍在濮阳畅销,希望在有朝一日,濮阳的凉皮能走向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