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冬至习俗有哪些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湖北冬至习俗,希望能为你提供帮助:

湖北冬至习俗有哪些

  腊鱼腊肉腌起来

“冬至到了,五毒归了藏,老武汉家家户户忙起来,腌制腊鱼、腊肉,这时正是好时候。”上周,87岁的老汉口万生鼎,向记者绘声绘色描述起老武汉人腌腊货的热闹景象。“将肉买回切成2斤左右的条块,把鱼沿肚子剖开把内脏淘尽,将盐、花椒撒于肉上腌在盆里,几日后挂于屋外风干就可以了。越干越好,越干越香!”

晒腊货,也是个幸福的过程,“要瞄着天气,抢着太阳,不然咸潮收得慢,长了绿霉,就拐了唦。”“仲冬天气肃风霜,腊鱼腌肉尽出缸。生怕咸潮收不尽,天天高挂晒台旁”(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那是冬日寒冷中最热闹的景象。农家还习惯把鱼肉垂吊于灶台出烟口上,以烧饭时的灶烟熏烤,“要的就是那个腊味加熏味。”肉腌好了,每天做饭时割一点腊肉,切成片放在锅里榨出油,然后用油炒菜薹,满屋即飘腊肉香,这样炒菜省油又好吃,尤其那肉渣更是香酥可口,可以从春节一直吃到正月……

腌制腊鱼腊肉的习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可老武汉过去腌制的东西,还有些板眼是正咱的大多数人不晓得的,“过去老武汉做生意的.,开行开店的,都会在冬至时特地腌上一个猪脑壳加一个猪尾巴、一条鲤鱼、一只公鸡,这叫‘猪头三牲’,是专门用来迎春接福‘开财门’时用的。等到大年初一清早,设香烛、蜡纸、猪头三牲,向财神爷的所在方位磕头‘出方’,寓意做生意有头有尾,富贵吉祥;而穷人这时会‘轰’地一下过来‘抢方’,把三牲端着就跑,这时,主家不追、不撵、不骂,反而十分欢迎,连声说:‘越抢越有,越抢越发’……”

除了腌制腊鱼腊肉,万老还对老武汉人灌腊香肠印象深刻,那时的肠衣,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做,“先订一些猪小肠回来,用盐一捏,用竹篾片把肠壁上的浆汁刮下来,然后把一头系着,把另一头拉着一吹,整个肠衣鼓起来,亮汪了的。把肠衣晾在竹竿上吹一晚上,第二天用切好的腌好的肉馅拌上盐、胡椒、香油,插上专门灌香肠的筒一点点灌,一边灌,一边用针把下面肠衣中的气泡放掉,以防把肠衣撑破……”

普通老百姓家自己做的香肠干净又实惠,而上世纪30年代,讲究一点的老武汉人,却格外偏好去冠生园买做好的腊肠,“那里的肠衣是用羊肠做的,灌出来的香肠是广式口味,蒸好切成片端上桌,那叫一个香……”

  冬至“消寒”,蛮有讲究

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从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因此,冬至前后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间,不仅强健身体,还能消寒。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子,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在这一天要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我们武汉人就爱喝汤,我小时候,每年快到冬至了,我母亲都要给屋里人煨一铫子汤喝,羊肉萝卜汤啊,排骨藕汤啊,一放学回家,就能闻到屋里热气飘香。冬天的藕,最适合煨汤了,一口咬下去,那真是又粉又香……”76岁的老汉口人邓美兰说起童年的冬至味道,馋死人。

除了食补,讲究的老武汉人过冬还爱服用补丸,邓婆婆依稀记得,父亲多年服用叶开泰中药店的一种补丸,“冬天面色红润,手脚不冷,由于保养有方,父亲80多岁了还耳聪目明。”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唱起《九九歌》,这冬至后到春回大地前这九九八十一天,可是不容易熬啊。武汉人有办法,他们在室内悬挂《九九消寒图》。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爱好者葛亮说,武汉解放前的老报人、掌故名家万澄中(现已去世)小时候,家中就曾悬挂过这种九九消寒图。“万老告诉过我,当年他家悬挂过的《九九消寒图》,写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每个都是九画,加起来恰好八十一画。这九个字自冬至当天开始,每天描一笔,描完之后,正好杨柳回黄,大地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