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数和文综高频考点汇总

2017年高考临近,文科生应该怎么复习数学和文综科目呢?以下是本站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文数和文综高频考点汇总,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高考文数和文综高频考点汇总

  文科数学

一、高频考点分析

由以上柱形图可知,新课标I卷高考文科数学近六年高频考点为:

1. 函数与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数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

2. 统计,概率,不等式与线性规划,年均占比4-6%;集合与简易逻辑、复数、算法与框图,年均考查约5分左右,即一道选/填分值;

3. 最后一道计算题为3选1,10分,可在圆、相似;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解绝对值不等式、最值这三道大题中任选其一。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 试卷结构:

1. 选择题12×5,最后2-3道较难;

2. 填空题4×5,最后1-2道稍有难度;

3. 解答题5×12+10。

● 考试时间分布:

共120分钟,选择题40分钟,解答题80分钟。

● 复习建议:

1. 研读大纲;

2. 回归教材;

3. 专题复习,归纳同类;

4. 适当练习,重视典例。

  政治

一、近6年考查高频考点

1. 全面复习:重者恒重,新增必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块考查分值中:

经济和哲学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约30分;

其次是政治,24分;

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识点近6年考查频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

① 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共 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

② 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可见企业经营与国家安定息息相关;

③ 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

④ 公民的有关知识,(共 20分);

⑤ 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传承、继承、发展、创新(共30分)且以大题为主;

⑥ 普遍联系(共20分)均为选择题, 6年中考查了5年;

⑦ 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查4年(共16分)均为选择题;

⑧ 其余高频考点均在3年或3年以下。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1. “网络化”知识

2. 教材:课题、框题、目题

3. 分类进行知识练习

4. 加强主观题的演练: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5. 文综内部结合

  历史

一、近5年高频考点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考查的重点一直没有变化,中国史是考查重点。除去选修题15分,全卷必修题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渐稳定在2:1。三册必修里政治、经济是考查重点,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知识分布有侧重点的同时在趋渐均衡。

近年来,中国古代和中国近现代的考查分值较高,其次是世界近现代和世界当代模块。

● 选择题:

【24-27题】均为中国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大模块和专题;

【28-30题】均为中国近代史部分,侧重点略有变化。

● 主观题:

【31题】为当代史;

【32-35题】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题】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题】考查方向近几年一致,分别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经济改革,现代世界经济。

二、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学科备考策略

● 复习建议:

① 第一轮侧重专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体系(模块专题);

② 第二轮侧重通史,遵循《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通史);

③ 第三轮侧重补缺补漏和强化提高。

● 备考策略:

① 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准确性;

② 精选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

③ 多训练,注重灵活的学法指导;

④ 材料解析题的应对策略。

  地理

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近6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综合题考查区域地理问题是今年课标Ⅰ卷的重点和热点。年均占分46分,应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也和当今我们环境污染治理热点密不可分;

第二大高频考点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大高频考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二、复习建议及应试技巧

⒈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⒉ 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⒊ 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⒋ 突出人文地理的复习;

⒌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⒍ 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

⒎ 抓好热点知识的复习;

⒏ 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⒐ 合理处理讲练的关系;

10. 看题与做题相结合;

11. 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