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起25省份高考统一命题:不代表统一录取

“25省份高考明年统一试卷”消息引发万千高中学子和家长的关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3月10日就此表示,全国统一命题是指国家考试中心用同一套大纲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选用,但招生分数线还是由各省自己定。

2016年起25省份高考统一命题:不代表统一录取

《广州日报》报道,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将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今年新增3个省,明年再扩大7个。到明年,全国25个省使用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试卷。

3月10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教育部经和有关省份协商以后,决定2015年将增加江西、辽宁和山东3个省,2016年增加7个省,包括湖北、广东、陕西、四川、重庆、福建和安徽。

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包括:河南、河北、山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宁夏、内蒙古、新疆、云南、辽宁、广西等15个省(区)。

续梅指出,全国统一命题不是指用同一张卷子考试,而是同纲不同卷,即同一套考试大纲,由统一的命题机构(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选用。

统一命题不代表统一录取。续梅表示,招生分数线,具体还是由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卷子和招生录取是两码事,不能直接关联起来。

是否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将成为趋势?对此,续梅表示,逐步要形成高考命题以统为主的格局,由教育部和各省协商确定。

  统考利弊

  全国统一命题会有何影响?

《半岛都市报》报道,2014年10月23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2015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提到:2015年起夏季高考外语(含听力)科目使用全国试卷。

而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15年山东的高考科目中,只有英语(课程)明确使用全国卷,其他科目不会使用全国卷。该负责人指出,改用全国卷,通常至少会提前一年时间告知。

《江南都市报》报道,2014年年底,江西省已经明确,从2015年起,江西普通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制作的全国命题卷,不再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自行命题。

广东省2016年将加入统一命题考试队伍,考试专家们对新政看法不一。

据《信息时报》报道,广东省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所所长张敏强教授表示,恢复高考后,都是全国统一命题,后来改为部分省份自主命题。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各省考生人数不同,比如北京考生500分可上北大,其他省700分还上不了,这样不公平;第二个原因,全国统一命题,范围太大,试题保管、运输等的风险更大,为了减少风险采取分省命题。

但是,分省自主命题也出现新的问题。张敏强表示,“各个省都要花好多人力、物力、财力来命题。各省命题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各省命题水平也不同。好的试题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包括命题的结构、稳定的命题队伍、以及有相应的统计数据来分析等等。这些方面国家层面能做到,但是各省不一定有这样的`实力。”

张敏强说,若广东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对广东录取更加有利。“广东是一个大省,生源质量不算差,中等偏上,跟别人可以竞争,有比较大的好处。”

不过也有专家担心统一命题考试对教学课改有冲击,“统一命题对广东来说弊大于利,有关部门决策时应谨慎。”广东省政府督学、熟悉广东高考命题和改革的教育专家李伟成如是说。他称,从这几年的试验看来,独立命题对于广东录取以及教学的指导都呈现正态影响。

李伟成认为统一命题虽不会对广东录取率有太大影响,却可能影响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的录取指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考试招生改革时间表如下:

2014年

·出台文件

1、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 综合改革

沪、浙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

·分类考试

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统一命题试卷

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考试加分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自主招生

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录取批次

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招生问责

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学分互认

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2017年

·录取率

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至4个百分点以内

·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人数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长效机制

·分类考试

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0年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招生模式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体制机制

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

·终身学习“立交桥”

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

认可多种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