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描写端午节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作文素材: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2、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6、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9、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5、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1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7、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0、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22、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23、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24、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5、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2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27、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28、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2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3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3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4、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5、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6、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37、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8、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39、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4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41、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4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43、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4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45、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46、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47、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48、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49、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50、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