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论语》的解读

  综述

《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较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此11篇,从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博学笃志)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及人生的感悟(子在川上曰)等多个方面反应了孔子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 《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我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呢?”

  [成语] 三省吾身

  [评析]

  孔子认为:君子需严于律己。

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

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当然,孔子还认为君主治国除了行为端庄之外,还应重视才智礼仪仁德的关系,这些都是治国不可偏废的条件。他还总结了历代圣明君主治国的道理,重在宽厚、诚信、勤敏、公允。即:“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有功,公则说。”(《尧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成语]

  [评析]

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曾讲说,这几句的话的另一种意思:”在人的十五岁时候决定学习的方向,三十岁的时候确定一生的原则,四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目标不在动摇,五十岁的时候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六十岁的时候广泛听取多种意见,这样到七十岁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绝对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情。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成语]

  [评析]

孔子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成语]

  [评析]

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

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贤哉,回也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出自] 《论语·雍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成语]

  [评析]

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