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文化文学常识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常考内容,从内容上看包括四个方面:

2017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试题及答案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与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与写作目的。

近年来文学文体常识题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试题涵盖量逐年增加,难度增大。②命题的范围由教材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扩展到课外推荐的名篇名著。③考点由常规的作家作品名称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④体裁常识题以小说、散文、诗词为主。

从题型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主观题,以及开放题,还会超出课本,拓展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中去,为此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

  考点解析

近年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查的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

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文化常识;

4.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

  题型示例一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

B.冰心——《繁星》——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题型示例二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题型示例三

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题型示例四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  湾

《春望》……………………杜  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能力自测

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2.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B.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都是短篇小说。

C.《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的爱情的名篇。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