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

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尤其对容易混淆的东西要下更大工夫搞清楚,基础要牢固,应届毕业生小编提供了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概念:眩晕

  【概述】

一、概念: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统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二、沿革:

1、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

2、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3、《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提出了痰水致眩说。《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眩晕的病机应从风火立论。

4、《医学正传》认识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三、讨论范围:

  【病因病机】

1、病理变化,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以虚为多

2、病位在于头窍,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1、眩晕与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也可以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诸症。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2、眩晕与厥症

厥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相关脏腑: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2、辨标本虚实

二、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当滋肾养肝,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治疗眩晕临证应注意(1)从肝论治眩晕,当注重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诸法。(2)警惕“眩晕乃中风之渐”。(3)部分眩晕病人可配合手法治疗

三、证治分类

1.肝阳上亢证——主症: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症: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体震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气血亏虚证 ——主症: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 兼症: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归脾汤

3.肾精不足证——主症:眩晕日久不愈 兼症: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治法: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4.痰湿中阻证 ——主症: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

兼症: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痰湿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化痰燥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瘀血阻窍证——主症:眩晕,头痛 兼症: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