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考生们在复习教材时,可以结合试题加以练习,以下是本站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年自考《文学概论》章节复习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概念:

1.文学风格:就是作品的整体话语特色,它由作家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话语情境造成,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就是作家作品的风采、格调、气韵等特点。)

2.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3.风格外构成:文学风格是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其构成的要点包括: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2.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4.风格简分法:分风格为“刚”“柔”两类,宋词理论中称作“豪放”和“婉约”,近人多称作“阳刚”和“阴柔”。

5.时代风格:又称风格的时代性,指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风格,它是时代精神、审美要求在文学中的表现。历史上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以及欧洲的哥特式风格、巴洛克风格等,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6.流派风格:指一个流派的作家作品在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色。

  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的意思主要是说作品风格是作家说话办事风格即气质的表现和反映,而不是说作品的思想道德是作家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反映。因为“说什么”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伪,而“怎样说”的形式不可作伪。不过,也不能说作品的内容与作家的思想完全没有关系。事实上,伟大的作品只能出自有伟大人格的作家之手。当然,卑劣的作家永远写不出伟大作品

2.论述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就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它是作家气质、性格、世界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综合因素的整体显示。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的表现。时代、民族、地域等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土壤。

3.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日常个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感情、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内在因素综合成的习惯性创作方式,它是日常个性经过审美创造升华成的独特艺术品格。

4.风格的基本内涵。

文学风格是以作家个性为主导,受创作对象的制约,在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显示出来的有魅力的独特性。其内涵包括:①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内在依据;②主体与对象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③文体特色言语组织是风格的外部特征。

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意思是说,使作品出现独特的风格是作家的最高追求)风格使作品显示出作家的个性光彩,以其独特性独树一帜,给读者以美感;它给文体的僵硬躯体注进了盎然生机,使其获得了艺术生命。所以,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

6.风格有哪些特征?(教材二次修订时删去该问题,但没有修订练习题。按旧版回答)风格的特征有三:①独创性,指一种风格总是独特的,不与别人雷同,这是风格的生命;②稳定性,指作家风格一旦形成,会在一个较长时间基本不变;③多样性,既指整个文学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也指同一个作家风格统一中有变化。

7.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

8.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文学的地域风格指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地域特色。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地域中,环境条件、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会有所不同,反映在文学中,就形成文学风格的地域性,即地域风格。

9.“风格”概念有不同层次。

“文学风格”是总概念,“作品风格”是基本层概念,再上是“作家风格”,再上是“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

10.试述风格的基本形态与风格分类的开放性品格。

本教材把风格分为八个基本类型: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其实,风格分类向来就难统一,有人只分为阳刚性与阴柔性两类;有人分为四类;更有人分为几十类。各种分法都是相对的,都有合理性,很难定于一尊。可见,风格形态的分类应该是开放的,无限生成的。

11.文学风格除表现为作家作品的风格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和特征。

文学风格除了表现为作品风格、作家风格外,还表现为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等。流派风格指同一流派作家作品表现出来的一致性特征,它是该流派作家共同性格特征与艺术趣味的表现。时代风格指一个时代的许多作家作品表现出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共同特征;它是时代精神在文学中的表现。民族风格是同一民族的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色,它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特色的表现。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

  概念:

1.文学消费:广义的文学消费指读者的阅读,传统称作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指商品经济时代以来,文学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人们对它的购买、收藏、赠送、阅读欣赏等活动。主要仍指阅读

2.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和流通。(严格地说,文学传播指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和文学作品传播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它是沟通文学创作者和文学接受者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指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包括书籍、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电脑等。(309脚注)

4.文化市场:有广狭二义。狭义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商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费而设定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舞厅、录像放映厅等。广义文化市场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5.高雅文学:又称纯文学、严肃文学。指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它服务于文学修养较高的社会阶层。特点是内容深广,艺术精美,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6.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指通俗、浅近、流行的文学。特点是内容浅近,形式通俗,适宜于消遣娱乐。多服务于文学层次较低的普通大众。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具有赢利性与商业价值。

7.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主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作品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和抛弃。

8.文学欣赏指文学阅读,但不是一般的阅读,而是明显地具有仪式的、膜拜的、静观的审美性质。它是文学阅读的理想状态,(因而只能相对优秀作品而言。面对非优秀作品就无法欣赏)

9.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属性:指文学作品可以在情感上打动和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它来源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统一而成的既源于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文学的审美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它们分别指耳目感性快感,内心情感体验愉悦,精神升华感、自由感、超越感。(审美价值应该是来源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的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的情感态度,形式方面的生动的形象、巧妙的结构、机智的语言等。)

10.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因为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生真谛,并且有作家的评价,因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高雅文学的认识属性一般高于大众文学的认识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价值阐释属性:指文学作品包含着多种文化信息,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需求。文学的文化价值除了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外,还有民俗学价值、历史学价值、政治学价值、政治学价值、宗教学价值、哲学价值、道德学价值等等。他们可以供读者理解、阐释、评价各方面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以及作者的文化意向。

12.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指文学可以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无论是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还是话语活动的“五要素”都充分表明文学的交流功能。事实上,文学从来就是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理想意志、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等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文学交流包括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品人物、读者与读者、读者与自然乃至整个人类交流四个方面。

  问题: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

二者是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一指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文学作品。二指文学生产规定消费方式,即我生产文字型的书籍,你用阅读的方式消费;我生产影视产品,你用既看又听的方式消费。三是文学生产着新的消费者,即雅俗和质量高低不同的文学产品可以培养不同品位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又制约着文学生产,表现为:首先,文学消费使文学产品的艺术、社会、经济的价值最终实现。其次,消费制约着生产方式、规模和方向——读者喜欢的文学种类和内容形式才能多生产。再次,大众的文学消费需求成为文学生产的目的`与动力,促使文学生产不断进行。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和消费有何影响?

文学传播方式以传播工具为基础,截止目前,主要有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等。文学传播方式直截影响着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比如,在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的不同时代,这些不同传播方式使得文学生产和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的方式随之多样。(最初的口头传播方式难以扩大文学生产和消费。尔后的书籍传播的方式中,初期的手抄本和后来的手工作坊印刷,产量和消费面仍有限。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文学书籍大批印刷、发行,消费面迅速扩大,而且,文学作品开始与作家分离,主要听命于读者对它的阅读、理解、阐释、评价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出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并存和相互渗透的局面。这就大规模提高了文学生产的产量,文学消费也不再像手抄本时代那样属于少数贵族和文人骚客的特权,而日益成为广大平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有何意义?

文化市场大大促进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及二者的联系。表现为:(1)它引导艺术生产者树立市场观念和读者观念,按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2)它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潜能,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解放。(3)它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艺术的多元化,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的审美需求。(4)文化市场的竞争机制不断推动艺术家对文学观念与写作方法的探索,促进文学生产的发展和繁荣。当然,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和消费也有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赢利为目的,导致文学消费娱乐性增强,感官刺激性的产品增多,对严肃文艺形成冲击。

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这即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因为一方面,尤其是近代文化传播工业和文化市场形成以来,文学生产与消费必须经由商品流通环节才能实现,文学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要受市场的调节和刺激,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文学消费是一般商品消费。另一方面,①文学消费主要是满足精神需求,而非物质需求,因而,其消费价值和衡量标准在不同的消费主体那里是不同的;②凝聚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定价;③文学产品的精神含量“消”而不“废”,具有永久的魅力。④文学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要求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所以,它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简言之,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就是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等在内的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传播和再生产着特定阶级和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最终可能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因而它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二者的区别在于:(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的二重性,文学接受纯属精神活动。(2)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只收藏和用以装点门面而不读、买书馈赠等非阅读行为。文学接受只是阅读欣赏活动。(3)二者的主客体条件不同。文学消费除了阅读能力等主观条件,其客观条件主要强调经济能力、闲暇时间等。而文学接受需要阅读能力外,更关心接受者的个性、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期待视野等主观条件。其客观条件主要强调文本对象和接受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没钱可以借书读。(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商品生产与流通、精神享受等多视角的特点,文学接受研究只重审美视角。二者的联系在于:二者同时主要指文学阅读与欣赏,基本意思是相近的。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怎能把文学消费和文学消费研究混为一谈)

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文学作品可以在情感上打动和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它来源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统一而成的既源于打动和感染读者,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它来源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统一而成的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文学的审美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它们分别指耳目感性快感,内心情感体验愉悦,精神升华感、自由感、超越感。(审美价值应该是来源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方面的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的情感态度,形式方面的生动的形象、巧妙的结构、机智的语言等。)

8.文学接受是一种认识活动。

文学接受是一种认识活动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因为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生真谛,并且有作家的评价,因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高雅文学的认识属性一般高于大众文学的认识属性。

9.文学接受是一种文化阐释活动。

文学接受是一种文化阐释活动指文学作品包含着多种文化信息,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需求。文学的文化价值除了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外,还有民俗学价值、历史学价值、政治学价值、政治学价值、宗教学价值、哲学价值、道德学价值等等。他们可以供读者理解、阐释、评价各方面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以及作者的文化意向。

文学的文化价值来源于文学对象的多方面性,来源于文学的人文关怀。

(文学文化阐释的要义是,阐释主体站在自己的文化视野上,与作品所蕴涵的文化意向进行对话和交流。)

10.文学接受是一种交流活动,具有交流价值。

指文学可以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沟通和交流。无论是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还是话语活动的“五要素”都充分表明文学的交流功能。事实上,文学从来就是人们进行思想情感、理想意志、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等交流的桥梁和媒介。

文学的虚构性、符号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文学交流不同于日常交流,它如朋友间交流那样平等和投缘,还可打破时空的限制。

文学交流包括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品人物、读者与读者、读者与自然乃至整个人类交流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