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急措施

有效的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重要的是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履职意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四川省学校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落实其法定责任。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落实政府和学校举办者的责任。一是政府要逐年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并负责提供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的安全设备设施;二是建立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三是上级政府要把下级政府落实校园安全法定职责工作情况作为主要政绩考核,工作业绩作为任用和提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行政区内若发生校园重大事故,政府及部门官员则应受到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四是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的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摆在一切工作首位,作为教育事业各项工作的基础,牢固树立“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努力防范、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防范措施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急措施

1、组织保障是基础

建立一个反应快速、敏捷、高效和纵横有序的安全工作网络,是保证学校安全工作指挥有力、运转有序的工作基础性。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领导到位。一方面要有行政首长负总责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组”,统揽全局;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具体事务,组织协调。另一方面学校应有相应的机构,成立校长负总责的安全工作领导组,确定安全信息联络员,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以保证区域内安全工作网络覆盖最大化、反应快捷化和信息来源准确化。二是要求教育行政机关任务到位。即按分工负责的原则,将学校安全工作切块划给每个领导;“对口”分解到各科各室;按具体任务,明确到安全办公室的每个成员。三是责任明确到位。需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人人有责。四是齐抓共管到位。需构建公安部门、学校、社区、学生家庭的“警校民共建,校社家共育,创建平安校园”的“四位一体”网络,通过警校共育,防治结合,大力治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实现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

2、制度保障是前提

规范化管理是安全工作的根本,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岗位、多层次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其中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环节。

学校主要的安全制度有十种:一是学校安全工作月报制。各学校按月填报《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以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全工作动态。二是学校师生集体外出活动审批制。凡3人以上集体外出活动,学校必须提前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学校校内外集体活动报批表》并附安全预案,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活动。三是节假日安全保卫值班制。每逢节假日,应由校长带班,教职工义务值班。保证信息通畅,以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四是安全工作日记制。各级各类学校每日指派专人负责填写《学校安全工作日志》,以便小结当日安全工作。五是安全事故报告制。凡发生与师生有关的各类安全事故,学校要在事发2小时内电话报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随后按事故的大小分时限书面报告。六是隐患排查整改制。各级各类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力量对校舍、卫生、消防、教学设施等认真开展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填具《学校安全排查申报表》,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七是饮食卫生、疾病预防报告制。学校的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情况要向定期报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向有关部门报告。八是建立应急救援制。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处理指挥部”,建立起多级安全预警信息机制。制订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时效性强的“事故救援体系和应急处理预案”。九是实施校园安全巡视制。一方面由学校组织相关成员对各项安全设施进行每月一次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规模较大的、有住宿生的学校和幼儿园,应组建护校队,定期巡逻,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安全保卫。另一方面在课间或课余时间安排教师或学生干部进行巡查护导,防止学生追逐奔跑嬉闹、玩危险游戏,搞恶作剧造成的意外伤害。十是档案管理记录制。工作的领导管理和师生的安全教育,本校或辖区内学校的考核奖惩和安全设备设施运转情况等分细项逐校建立科学、规范的电子和纸质档案,准确记录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隐患则实行台账式管理。

3、教育为先是根本

为形成校园内“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自觉意识,依据《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开展对师生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应急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