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效果显著,而有的人则受益不大呢?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心态的不同。要想取得学习实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心态,是青少年面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应为培养德才兼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注学生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作为教师来说,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因为你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而实现这一愿望的良好途径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 良好的学习心态可以促使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种轻松的乐事,而不是一种负担,必须认识到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学习恐惧心理的突破口,从而使学生自己的才能得到有效张扬,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为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学莫基人拿破伦·希尔博士研究得出的

“成功秘决”的首条法则便是“积极的心态”。小学教育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具有生动形象的具体性和富于感情-色彩。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是贯穿于小学教学的一条主线。 首先,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皮格玛利翁效应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体验等行为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形成正增益,达到教学相长。古人也曾说,“感人者,莫先乎情。”“为良师者,赖其仁,非教术也。”那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现状和一些个人喜好,做到心中有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在教学中不应把指令性的要求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诱导、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潜意识活动,品尝自主学习的快乐。

其次,作为教育者应彻底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因为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更是关注学生学习心态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再次,亲近学生,加强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因而我常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在教学中我绝对不歧视学生,而是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进入学习中。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真情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师生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构建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感,并由此产生一种不由自主地求知欲,再加上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在学校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这种不由自主地求知欲便会内化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才会成为一种乐趣,才会成为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关注学生学习心态,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是对学生身心和独立人格全方位的关注,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心”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篇2]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有一位哲人说:“心态决定命运。”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不同。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不同就是成功和失败。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长期以来,很多人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是环境制约了自己。其实,真正制约你的并不是环境,而是你的心态。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能否保持良好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你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