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考研专业课冲刺复习指导

小伙伴们在进行翻译硕士的考研时,面对专业课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做好复习。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翻译硕士考研复习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翻译硕士考研专业课冲刺复习指导

  翻译硕士考研口译中数字的3种翻译

英文表达中经常会用到一些数字,如:twos and threes, at sixes and sevens, sixth sense等等,用数字表达含义简短精练,但在将这些数字表达译成中文时,并非“英文中是几,中文就译成几”,情况恰好相反,在将这些表达翻译成中文时, 常常会用到“不等值翻译”、“不译”的方法。具体说来,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常用说法也可供大家学习参考。

(1)等值翻译

a drop in the ocean 沧海一粟

within a stone's throw 一步之遥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2)不等值翻译

at sixes and sevens 乱七八糟

on second thoughts 再三考虑

by ones and twos 两两地,零零落落地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Can you come down a little?

--Sorry, its one price for all.

你能便宜一点卖吗?

对不起,不二价。

(3)不必译出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人各有所好。

I'll love you three score and ten.我会一辈子爱你的。

Ten to one he has forgotten it.很可能他已经忘了。

His mark in math is second to none in the class. 他的数学分数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

She is a second Lei Feng. 她是雷锋式的人物。

I always believe my sixth sense. 我总相信我的直觉。

The parson officially pronounced that they became one.牧师正式宣告他们成婚。

I used to study in France in the year one. 我早年曾在法国学习。

  翻译硕士考研国际广告的3大翻译要素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和全球经济一 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各个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竞相推销本国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介。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发展与完善,对外开放中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国际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它不仅给中国人带来新的商品和服务或把中国的商品介绍给国外消费者,而且还是传播文化的载体。

国际广告是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品营销的宣传形式,它面临的不单是语言的转换问题。如果只简单地把国内成功的广告翻译成进口国文字直接搬出去,后果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国际广告与国内广告相比要面临语言、传统习惯、法规、教育、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状况等差异问题。中国的国际广告实施过程中,在广告语言的运用方面,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工作者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文化交流的使者。国际商业广告的翻译与文学、科技、新闻等其它文体的翻译有所不同,因为它更强调翻译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一. 中国的翻译工作者首先应注意到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处肥沃之地,以居住地为本衍出“家本位”,家庭观念强;而西方国家不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加之地域狭小,经常迁徙,家园观念淡化,强调自由的生活及个人冒险超越。(刘士军、继红:1994)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再所难免。中国对商品文化的追求也趋向于“新、名、精、美”。中国人传统的使用功能型消费也正逐步由文化审美型所代替。

2. 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 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构较复杂松散,“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3.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美籍华裔杨朝阳教授认为:“中国人注重广告的产品内容,讲实证。其文化背景是道—佛—儒家伦理、宗教行为,有宿命论色彩,有整体取向,关系建立在实证上。”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翻译国际广告时能深谙中西文化的异同,无疑可使该广告跨越东西南北,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二. 译者要注意国际广告的跨语言因素给广告翻译所带来的难度,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义、文字形式以及修辞四个方面:

1. 语音差异

语言的发音能引起心理上的不同听觉效果,在心理上激发不同的反应,或柔和、或清脆、或苍劲、或凝重。在广告语言中,经常运用拟声构成(onomatopoeic motivation)、声音象征(sound symbolism)和回音词(echoism)引起受众的听觉美感,但是中西语音、拟声或用韵有所不同特点,给译者带来不少困扰。例如,在英语广告词 中,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 美。例如,广告词“Never late on Father’s Day.”,两个元韵[ei]能起一种和谐的音乐美。而要在汉语译文中保留这种音乐美是很难做到的。另外在翻译时还应该注意某些广告词语的读音可能会在另国语言中引起不良的引申。例如日本东芝公司曾使用过一句广告语:“东芝(Toshiba),东芝(Toshiba),大家的东芝。”这是一句广告歌词,在 翻译的处理上,前两个“东芝”按日语“Toshiba”发音。于是整句就被一些青年人开玩笑地用谐音办法念成了“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一经引申,这则广告的严肃性就大大降低,而且因为“东芝”变成了“东西”,“东芝”给公众的印象也就被淡化了。

2. 语义差异

语言 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广告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要受到文化的反映。译者对广告词语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各国的广告词中多引申成语、谚语或名人名诗,构成在翻译时的语义空缺或抵触,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特别是我国有些广告词的翻译如果只直接按字面翻译成英语,没有考虑到其它因素,如语言、文化、政治、风俗等,译出来的东西会有悖于西方文化。这大概存在四种情况:一是译名不符英美文化。例如,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白色羽毛象征的是胆小鬼。二是译名有政治隐喻。如,“大鹏”帆布鞋,被译成“ROC”。大鹏为中国神话中的神鸟,roc 也为英语神化中的巨鸟,此翻译本无可厚非,但碰巧的是这与“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一样,当然有所不妥。三是译文不雅。如cock一词在英美国家经常喻指某 人体器官,如果任何广告词中带“鸡”字的词语,如“金鸡”、“雄鸡”等直接译成“cock”会有损商品形象,给人一种粗俗、缺乏教养的印象。四是译者既是 汉语拼音又是英语词汇。汉语拼音是用拉丁字母组成,英语单词也是用的拉丁字母,所以有些广告词语的汉语拼音有可能碰巧为英语中的某个单词。例如 Puke(扑克的汉语拼音)正好是英语中“呕吐”的意思(贺川生:1997)。以上是汉语广告词语英译时常出现的问题,译者应多注意广告词语的广泛的文化内涵。

3. 文字形式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所用的文字是不同的,对某些文字的偏好和厌恶也大相径庭。据人调查日本人最喜欢的汉字为“诚”、“梦”、“爱”、“愁”、“美”等。中国人喜欢的汉字为“福”、“寿”、“喜”、“乐”等。根据美国作家Irving Wallace选出的最美丽的英文字是:chime一串铃、golden金色的、lullaby摇篮曲、melody旋律、murmuring低语等。可 是这些文字不仅寓意优美,而且外形美丽。引起人们美好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尤其是汉字是当今世界上进有的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谨的象形文字,只要“望文” 便能“生义”。它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力,而且还能启动灵感,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在广告中常用的“拆字术”,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

4. 修辞差异

广告语常用修辞手法,为了使表述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或使主要词语鲜明、突出,加强语言效果,引起公众注意并帮助公众记忆。但由于中西某些修辞传统的差异会给翻译带来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上。其中最难处理的是双关的翻译。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多义双关两种,如“黄河冰箱,领‘鲜’ 一步”和“Ask for More. --- More (cigarette)”,翻译这些含双关的广告语要做到两全其美确实很难。

上述国际广告中的文化及语言差异确实给翻译工作者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不少翻译学家认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最好是由广告受众国的译者做,因为只有受众国的译者才能熟知本国的当代文化潮流、时髦语言以及文化渊源等,才能译出符合本国受众喜爱的广告语来。中国的译者也正肩负着介绍国外商品及其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汉语在众多国家并不普及,在国外懂中文并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人少之甚少,所以把中国商品及文化介绍给国外的重任仍落在中国译者的身上。中国的商品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得有优秀的广告译文。这更体现了翻译工作者在中国的国际广告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戴着这双重枷锁起舞,其工作的要求越高,难度就越大。以下为中国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翻译策略:

一. 译者首先应深入地了解所译广告及商品的特点。

1. 掌握商品的特征:一是品质,包括商品的质量、产地、作用以及性能;二是品位,包括商品的工艺水平,文化情调,价格以及信誉度。

2. 了解原广告策划的6M,即围绕具体的广告目标,在策划中应该考虑以下6个方面(简称6M):Market市场(对广告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其特征的把握,包括 广告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教育程度等)、Message信息(广告的卖点、诉求点,确定广告中的正确信息)、Media媒体(广告选择什么媒体 将信息传播给目标受众)、Motion活动(使广告发生效果的相关行销、促销活动)、Measurement评估(对广告的衡量,包括事后、事中和事前的 各种评估)、Money(广告投入的经费量)。只有熟知这些情况,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才能掌握好广告的重点。

二. 译者应了解该广告受众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心理,了解在翻译时应注意的禁忌。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对于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风俗,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人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菊花是不祥之物;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狗的图案;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等。在翻译时,有关颜色的广告词也不可忽视: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土耳其人绝对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和客厅,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日本人忌绿色,而印度人却喜爱绿色。各种禁忌无奇不有,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它在民俗学中是一种专门的学问。作为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者,应大力研究,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搞好促销。

三. 在国际广告翻译中要注重创新。

正如意大利谚语“Tradutori, traditori”(翻译是背叛者)。广告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创造性,KISS是它的基本原则,促销是它的唯一目的,而把一国的广告 语言翻译成另一国的广告语言时,由于社会文化、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翻译绝非只是一种一一对应的符码转换,而是要在保持深层结构的语义基本对等,功能相似的前提下,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其中特别要注意结合本土文化,因为国际广告的新动向:由“全球化(Global)”广告转向“全球本土化 (Glocal)”广告,要求广告翻译中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因为“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 在国际广告翻译中应注意语言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使用受众国规范的标准语,包括使用规范的读音和字体。在我过推广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汉字及普通话,对于建立国内市场、扩大商品流通与经济联系、拓展海外业务都有重要意义。国际广告的译者如果 使用了不规范的语言文字,会影响广告的价值,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译者在翻译时要慎用方言。用方言译的广告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某个方言地域起作用。所以译广告时不宜滥用方言。

3. 在翻译国际广告时,译者应尊重某些已深入广告受众心理的现有翻译,不应再创新词。例如,某些厂家把“cracker”(饼干)译为“克力架”,使广大消费者对其商品为何物迷惑不解,大大减低销量。

可见,在国际广告翻译中,中国译者能戴着中西语对译这双重枷锁起舞就绝非易事,而且能舞出优美的舞姿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们要具备语言、社会文化、民俗、美学、心理学、经济市场学、广告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使得国际广告翻译工作者责任重大而又有意义。

  翻译硕士考研西方电影片名的5大特征

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 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片名,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着整个作品的精髓。在众多的影 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一、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片名的翻译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方法,也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对号入座,需要根据影 片的内容,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翻译的可接受性,使其既传递影片的信息,同时又富有美感。“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片名的翻译,精雕 细凿,才能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佳译。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认为在各种翻译法中,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是最具优点最为全面的一种。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的基本理论,语言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是语 义,它体现了语言的功能。而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Newmark)认为语言具有六种功能:表情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美感功能(aesthetic function)、酬应功能(phatic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的。电影片名是一种专有名词,它是编剧精心构思的产物,既能高度概括影片的主题或内容,又能强烈激发读者的观看欲 望。因此,它主要具有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以及美感功能。

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如曾风靡全球的影片Forest Gump (《阿甘正传》),一看就知道这部影片是关于Forest Gump的故事,这就是片名所传达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如《西夏路迢迢》这一片名中,叠词的恰当应用,加重 了抒情色彩,增强了片名的音乐美。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 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电影是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所以电影应为观众而创作,并以观众的接纳、欣赏 和评判为生存的依据和标准。因此,电影的特殊性决定其翻译是目标取向策略(target-oriented strategy)。也就是说,译者在忠实地传达原作意图的基础上,应侧重译语观众效应。电影片名的翻译更应如此。因片名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本,除了考虑 其所包含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要注重其语用功能,即片名应能提示观众影片类型和题材。因此,翻译片名时,除应忠实传达原片名的语言和文化信息,更应考虑观 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译名应在片名语言、文化信息及其对观众产生的效应上尽可能地与原片名保持一致。依此,片名翻译的标准应是信息相符、功 能一致。如Roman Holidays (《罗马假日》)、America’s Sweet hearts (《美国甜心》)、American Beauty (《美国大美人》)等的翻译,都保留了原名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

周兆祥博士曾论述:“顾客乐于付钱购买服务,当然有具体的、短期性的`目的,例如翻译一份广告文稿或公关用的新闻稿,要想达到宣传效果;翻译一段外电供电视 新闻节目主持宣读,要想多多吸引观众增加收视率翻译一本书,要想销路可观。于是翻译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以能否达到这种期望来衡量。效忠于作者和效忠 于委托人的利益作为翻译工作的原则,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两者可能没有矛盾,但也可能有相当大的冲突” 。周博士的论述运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现状,可谓一语中的。

二、西方电影片名的翻译特征

1、忠实性

翻译片名的理想境界是译语片名在语言、文化信息和功能特征三个方面与原片名的统一对,即忠实性。这要求在文字的凝练上下工夫,力求体现电影的内涵。如 Roman Holidays (《罗马假日》)、America’s Sweethearts (《美国甜心》)、American Beauty (《美国大美人》)、Six Days Seven Nights (《六天七夜》)、Scent of Women (《女人香》)、Love Story (《爱情故事》)、Water World (《水世界》)、Air Force One (《空军一号》)、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Rain man《雨人》,Gladiator《角斗士》,God father译为《教父》等等。

2、艺术性

当代翻译理论界的元老奈达(Eugene A. Nida)博士经多年探索,作出结论:“翻译的含义远比科学大得多。翻译是一种技能,但归根到底,完全令人满意的翻译是一种艺术。”由此可见翻译的艺术本 质。而电影本身就是艺术。浪漫主义爱情电影的经典Sleepless In Seattle,译为“缘分的天空”,它以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来诠释一种童话般的 “缘分”,它足以打动每一个渴望爱情的人。其中梅格•瑞恩和汤姆•汉克斯极其生活化的表演,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 眼神都透露着默契。在此之后原班制作人马再度合作的影片《You’ve Got Mail》,译为“网络奇缘”又一次重现了Sleepless In Seattle的浪漫情怀,而且后一部作品从 “网络时代的爱情”上做文章很有时代感。两部影片的中文译名无疑给影片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调。在女主人公号称“美国甜姐”的梅格•瑞 恩灿烂如同阳光般的笑容里,观众们记住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有理由相信所谓爱情童话本来就应该在男女主角幸福的婚礼里结束的。如果将第二部影片译为“有你的 邮件”或“你有了邮件”等,那将极大地损害原名给人们带来的想象力。

根据英文名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同名影片在中国公映时被译为《乱世佳人》,既切合题意又赏心悦目,乃成功翻译的典范之作。若直译为《飘》或《随风飘逝》,虽无可厚非,却逊 色不少。下列英文片名都是带有艺术性的翻译:Ghost《人鬼情未了》The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

3、通俗性

所谓通俗性是指片名要通俗易懂,容易为广大观众所理解、接受和欣赏。无庸讳言,在翻译影片名称时,应该以通俗为基本出发点,使译名具有群众性,符合观众的 审美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影片与观众的距离,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如《The Mask》《变相怪杰》、The Thomas Crown Affair《天罗地网》、《Legal Eagles》《法网神鹰》、《The Silence of Lambs》《沉默的羔羊》等均采用了意译法,这样的译名往往都容易理解,符合通俗美这一美学特征的要求。此外,语言既为人所创作,却又总是约定俗成。翻 译时不可为了标新立异而选用观众不熟悉的译名,应尽量采用广为人知、广为接受的译名,以符合片名通俗美的要求。如《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Star Wars》《星球大战》,电影片名都是老百姓能理解可接受的。最近一部由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得主茱丽娅•罗伯主演的个人传奇式、以女主 人公的名子命名的影片《Erin Brockovich》,将片名译为 “阿莲正传”。此法虽有模仿套用之嫌,但至少说明这种译法倒也颇能讨好中国观众的心。

4、文化性

由于电影总是从某一方面体现了本民族的文 化,加之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电影片名很容易令外国人费解,因此,要将电影片名中体现的外国文化转换为中国观众熟悉的文化。《Seven》是一部有 关圣经中所列出的七种罪过的恐怖片,中译名为《七宗罪》,它巧妙地转换了含有西方宗教色彩、中国观众不熟悉的文化,使影片主题鲜明,起到了诱导观众的目 的。《Bathing Beauty》这部经典音乐喜剧片在国内只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出水芙蓉》。这是最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和中文韵味的译名。气势磅礴的音乐响起,数十个女 孩在水中翩翩起舞。突然音乐转为柔和,人群散开,一颗新星从水中冉冉升起,身上滴滴水珠晶莹剔透。霎时间,明白了“出水芙蓉”的全部含义。《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Oz意为虚幻的、不可思议的奇异仙境。译名来自清朝李百川的长篇小说《绿野仙踪》,此书以写神仙异迹为主要线索,并涉及世风人情。 译来十分贴切传神,套用可谓上佳。

四字词组是人们长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积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具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修辞效果,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韵味。《The Age of Innocence》译为《纯真年代》,类似的片名还有Moon light《披星戴月》,另外Shane是美国西部片,原片名“肖恩”为片中的侠客名,译为《原野奇侠》更能展示影片的主题,并给观众留下想象空间。 The Great Gatsby《大亨小传》, Old Wives for New《旧宠新欢》Love Me Tenderly《铁汉柔肠》,这些译名简洁流畅、雅俗共赏,很好地传达了原片的思想意境,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5、“叛逆”性

美国比较文学家韦斯坦因说:“在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Blood and Sand 碧血黄沙,这个译名堪称是片名翻译的一大经典了。一个“碧”字,一个“黄”字的增加在形式上是对原名的背叛,事实上译名只是把原名的气氛渲染出来了。 小鬼当家(Home Alone )原名是“单独在家”的意思,译名结合影片内容,将片名意思深化,把影片的主人公和主题提到了片名上。译名所增加的内容无法在原名中找到原型,只能在影片 中去找到译名的可行性。

一般说来这种特征的翻译都在功能表达上摒弃或超越了原名的某些方面,译者们往往结合影片的内容,主题和基调,把带个性化色彩的功能取向反应到了译名当中。 大多数好的译名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叛逆。如:《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人鬼情未了》(Ghost)、《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廊桥遗梦》(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忍无可忍》(Enough)、《泳池的诱惑》(Swim fan)。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原语和译语的不同特色和各民族的差异,把片名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并非易事,而是一个艰难的再创造过程。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一个好 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和高尚情操的陶冶;一个好的译名又像一块磁铁,能吸引观众去观看欣赏影片,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