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跟司马懿学管理》延续了之前出版的《向诸葛亮借智慧》的风格,尝试着运用管理学的规律和观点来分析人物和事件。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跟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仅供参考。

跟司马懿学管理心得体会范文

  跟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篇一

这几天,中央10 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正在播放“跟着司马懿学管理”,我没有从头看,但看后感觉赵玉平教授讲的很生动,话语非常幽默,其中蕴含的管理内容通俗易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爱不释眼,正好是中午吃饭时间播放,两不误,让我对央视的时间安排是举双手赞成。

司马懿这个人想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不会陌生,阴 险 狡诈、冷酷,甘于府首,蛰伏等待时机。这是三国演义中给这个人物的刻画。当然,这和史料晋书中的记载有着较大出入,司马懿这个人具晋书的记载还是为人非常正直、有头脑、多谋、善于分析思考,对曹魏政权也很忠心。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当然三国演义中罗贯中老先生加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夸大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贬低了司马懿的才能和为人,这与历史上真实的司马懿是有出入的。

司马懿,字仲达,我们多数人对其记忆忧新的典故是死诸葛吓死活仲达(五丈原诸葛亮死后撤退时用的一计,诸葛亮为了死后蜀军能安全撤退,制做了一尊木刻诸葛亮雕像,放在四轮车上,撤退中令司马懿上当,最后蜀军安全撤退。还有就是诸葛亮对其使用的空城计。) 当然,这一点 罗老先生也是 加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空城计曹军都督并非是司马懿。我喜欢“ 跟着司马懿学管理”的原因是。

一、这个内容的真实,还原了真实的 司马懿,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在这里得到更正,赵玉平教授引用的记载都是晋书中的原话。

二、很客观,任何人都有功过,我们在这里不戴有色眼睛看任何一个人。看人要客观,好的方面,值得拿出来大家学习分享。对待司马懿,赵玉平教授是非常客观的在分析。

三、司马懿许多的用人和做事,其中蕴含的管理学内容,很实用,现代的职场、企业、政府,作为一名管理者,怎样把下属用好,最大潜能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我想是每个单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司马懿在用人,发现人才后积极的排除困难,坚定使用人才方面确值得我们现在的管理者学习。在对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中,赵玉平教授讲到:1 、不求最好,但求满意。我记忆 犹 心一句话是获得90 分是努力,100 分是运气,回味的确如此。2 、无悔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他说人只要选择,就可能面临后悔,选择可能后悔最小的选择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四、司马懿在没有担当大任前的处世哲学,怎样处理好与上级和同僚的关系,以及对待下属的方法,(对于上级有时的不正确决定,不能当面提出,要讲究个方法,委婉的提出。对待下属要尽可能的体恤,解决部下的困难。)这些都值得作为单位的管理者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方能使自己成长的更快、更完美、更成熟。

五、时刻冷静,对自身的情况了如指撑。不盲目行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五丈原诸葛亮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策略来激怒 司马懿,可司马懿就是不上当,下属一个个都忍受不了这种侮辱。其中有一次是诸葛亮让人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给 司马懿,寓意司马懿是个女人,对其进行侮辱,可司马懿对之一笑,愤怒的下属忍无可忍一次次要开门出战,都被冷静的司马懿给挡了下来。最后司马懿分析蜀军粮草不多,坚持不出战的策略,加上诸葛亮病重,最终是 司马懿取得了胜利,收回了祁山三郡等失地。赵教授给出的总结是决不能掉入别人给你准备好的选择里,学会分析判断,这一点生活中很常见。

通过看这个讲坛,是我对司马懿有了新的认识,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廖廖几个达到“修身治国齐天下”这一至高境界的儒家精英之一,在出山之初,他和曹操一样,是怀着匡扶天下济民之心的。但他后来也是在残酷的'权势斗争中显得有些冷血的一代儒枭,对没落的曹氏显得阴险狭窄,冷酷无情……

司马懿的一生。历史上一直有许多的争议,是个褒贬不一的人物。他的一生,是非常低调而又非常沉默的一生。但他确实是一个改写了三国历史,奠定了大晋数百年基业的儒家奇才。对晋统一中原大地,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发展功不可没。

  跟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篇二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完《三国演义》,第一个直觉就是:书里的人全都白争了,敢情最后只给司马懿一家打了长工,三分归晋,任凭诸葛亮再神通到近乎“智妖”,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于是,司马懿成为第二个赢得我好感和好奇的人物。当然,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曹操都是我第一个崇拜的偶像,因为他的文学,也因为他的狡诈。

后来,在培训课里,一位北邮的老师赵玉平把司马懿和管理学扯上了关系,于是,20多年后,我终于又重新认识了武装了现代职场理念的司马懿,那一节课的名字叫:当好骨干有诀窍。

按照赵教授的说法,司马懿在曹魏集团里遇到的前两任领导都是难伺候的主,庆幸的是,这些主子的智商一个比一个逊色,最后被司马家偷了曹家天下。不过,头号主子曹操可是个“宁可我负天下人”的角色,所以,司马懿面对曹操的第一次邀请,采取的“装”字诀,装什么呢,装病。好在只是装风痹病,只要躺在床上就行。于是,顺利忽悠了那几个刺客和曹操,让自己逍遥了七年。这叫拒绝要有手段,要分对象,讲策略。其中司马懿的胆色可见一斑。

第二次,曹操直接强制,连“请”字都免了,不来就没命。这下,司马懿乖乖上任了文学掾,开始了他“勤、谨、忍”的职场生涯。还别说,这司马懿确实慧眼独具,既然命中注定的主子们不是梦里会杀人,就是不听话就杀人的性子,那么,就让自己向老黄牛学习,什么都别想,只想怎么把活干好就行,完了主子表扬你,还要把功劳都推给主子,说自己其实就是干的体力活,拿主意的全是主子。这叫做人要有分寸,在其位谋其政,角色不能颠倒。

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中医有一句术语,叫:对症下药。用现代唯物主义观点来说,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司马懿和曹操,骨子里都是同一类人,一个是强盗,抢了汉家天下;一个是小偷,偷了曹魏天下。因为都不是正大光明的手段,所以,魏晋都不过悠悠数载,就被别人赶下了龙椅,成了庶民。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其中手段却是令人回味。从管理学角度去诠释,我们至少从以上的内容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一、 自我心理的管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做人”。

从司马懿装病拒绝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得出,司马懿是不愿成为曹操下属的。这可以理解,谁会喜欢动不动就要人命的上司。可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谁叫你才二十多岁,就被人下了“聪亮明允,刚断英特”的评语。按照曹操强盗逻辑,这种人要是自己不用,那就是留给敌人用。所以,为了减少这种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人不来,“便收之”。所以,司马懿只得自己主动伸长脑袋,带上紧箍咒,老黄牛一般给老曹家结结实实打了将近30年的长工,而且,任劳任怨,殚心竭虑,终其一生,自我心理的管理那叫内容清楚,中心明确。

首先,自己是个名声在外的人,而且,曹操又做了“狼顾”实验,所以,唯有埋头苦干才是正道。再有雄心万丈,那也得先有命再说。因此,司马懿从底层做起,“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从一砖一瓦中,锻炼才干,积累人脉。可以说,司马懿能够有后来的成就,完全在于严格的自我心理管理,谦逊谨慎、戒骄戒躁。这就叫:不怀壮志心,唯做分内事。哪知帝王业,尽在成就中。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职场中的我们,不要老是自我感觉怀才不遇,眼高手低。才能和成就永远是正比。要端正态度,从工作出发,要学会享受过程,而不要太过计较结果。也许,所谓的结果,只不过是一些浮云,但是,内在的修炼和才干的磨练才是自己永生的财富。试问,如果真是人才骨干,领导又怎会视而不见,弃之不用?所以,如果今天,你为同事的升迁气愤不平的话,那么,请首先自问:你是否已经有充分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了呢? 二、

奥卡姆剃刀定律,也就是下面要阐述的“做事”。

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定律,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从司马懿最初的被曹操的“深忌之”,到曹丕的“乃分忧耳”,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反差如此巨大,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司马懿的“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可见,司马懿的才干修炼是全方位的。你们老曹家不是担心我篡权吗。那行,我做事,我只做好我分内的事。其他的,我不管,也不参与。如果曹家用我到死,那我就死而后已;如果你们猜忌我,免我的职,那我正好乐得逍遥。总而言之,我只做好我自己的工作,因为我就是个高级职员,不是官二代,从根上再怎么论,你们曹家的位置也轮不到我来坐。所以,安其位担其事,本本分分,安安静静做我的事。这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你看,司马懿的确会做事,也干了不少好事。军事上,他是魏国后期的军事支柱,没有他,面对诸葛亮的步步紧逼,曹魏几乎是屡战屡败;经济上,大力推行屯田制度,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政治上,三朝托孤之臣,诈病赚曹爽,让他位极人臣,到达个人生涯的顶峰。

所以,办实事办好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用业绩说话,古今同理。司马懿思路很清晰,既然是职员,那就要做出成绩。所以,做事,做好事,做对事,使得他把复杂的夺权猜忌简单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把握住职员应该做好做对的事情上。结果,司马懿不仅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最后,也终于实现了自己“非人臣也,必预曹家事”的终极目的。

因此,作为一位职场员工,我们不要得陇望蜀,而是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有做好分内事,就能证明自己称职;也只有能做好分内事,才能实现提升自我的愿望。试问,哪一位上司不是用业绩做考核,哪一个岗位的考核业绩不是重头戏呢。与其终日浑浑噩噩,不如发奋图强,从来路在脚下,只不过我们有时都遗忘了古人“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质朴道理。 总结下来,司马懿的做人做事,兜兜转转,无非就是做好一个人而已。所谓出门靠朋友,救人靠自己。唯有做好了人,事才能做好。把事做好了,人生自然也顺遂了。所以,身在当代职场中的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依靠,两者互为表里,互相扶持。怎么做人?合乎礼仪;怎么做事?合乎规矩,方能修得圆满。

  跟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篇三

观看了《跟司马懿学管理(六)授权之后怎么做》,我觉得在这方面,司马懿真的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去学习。公元238年,司马懿接受了一个任务,远途讨伐公孙渊叛军,征辽东。这次外出征辽东,因为难度大,皇帝曹睿授予了司马懿极大的权利。但司马懿在整个出发、行军、打仗过程中,行为谨慎,智谋超群,既展示了高超的作战艺术,又赢得了皇帝曹睿的高度信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提高执行力:司马懿在围困襄平的战役中下令士兵在水里泡着。偏偏有人敢说不,张静都督令史,对此质疑,司马懿杀了张静,目的是为了杀一儆百。这样就没人敢反对了。最终赢得了战机,取得了襄平战役胜利。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明白:决策可以有很多声音,但是执行时必须只有一个声音。必须在民主基础上进行集中。提高执行力,就是在重大事情面前,统一思想,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这样才能能提高工作效能。

二、文化化人:司马懿在取得襄平战役胜利后,还专门派人封了两个人的坟墓,这本是公孙渊的两个大将,是主和派,公孙渊早早杀了他们,司马懿专门去祭拜,这是文化化人。屠刀让人掉头,文化让人点头。只有点头的手段才能带来长治久安。武力可以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高明的管理就得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在当今社会,做领导要以人为本,多一些尊重和关心,做到文化化人,少一些行政命令,切不可独断专行,采取高压政策。

三、远观忠,近观敬:襄平战役胜利落下帷幕后,由于天气寒冷,于是,有的将领向司马懿提出分棉衣的事情。此建议遭到了司马懿的强烈反对。原因是司马懿明白,魏主曹睿授权给他,一是为了打仗,二是为了考察他的忠心。分棉衣事小,自己的忠心一旦被怀疑,这事就大了。司马懿非常明白“远观忠,近观敬”的道理,所以才会严格克制自己及其军队。我们从司马懿高超的处世技巧中,懂得越到远处做事情的时候,在小事上越得端端正正。作为下属,越是领导信任你,就要尽心竭力把事情做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和用心。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好!我们做不了大事但领导交办的小事应该用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