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复习如何累积词汇量

我们在准备考研英语的复习时,需要自己掌握好累积词汇量的方法。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英语复习累积词汇量的秘诀,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英语复习如何累积词汇量

  考研英语复习储备词汇量的方法

1.循序渐进积累词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考试前的10个月的时间里,需要考生对英语单词开始进行一个持久攻坚战了。考研大纲规定的五千多的词汇与词组中,各位考生在从中小学到现在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千到三千的词汇量了;有些考生的词汇量在之前由于冲刺贮备了一些,已经超过大纲的要求了。

2.依据考纲,记忆新词

做英文试题或者阅读英语文章时候,如果没有主动去对试题或文章中的陌生单词进行单独记忆或背诵的话,这些单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所以建议考生在背诵单词的时候,将单词拿到一个句子当中,甚至结合整篇文章去理解与背诵,就会发现效果会非常的好。一般来讲,对大纲词汇的记忆,最好达到90%以上,减去自己已有的词汇量,还有两千到三千的新的.单词需要去背诵。

3.积极记忆新词汇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背诵单词不是单独进行的。背诵单词的同时,也会进行英语阅读以及做一些历年真题试卷,这时候遇到的一些新的单词,也需要大家去记忆,因为考卷中会有一些超纲的词汇,量虽然不会很大,频率却很高,所以把真题、模拟题中的一些新词要背诵下来,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时遇到的单词,也要尽量去记忆。

  考研英语复习以真题为核心巩固基础

就考研英语而言,最主要的就是考察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在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初试中包括了读、写、译三方面的能力,这是对基础的考察,也是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察。

基础复习阶段考研英语需要要重点记忆单词、巩固语法,此外还要对真题,尤其是阅读部分进行具体研究。考研英语复习要以真题为核心,对真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考题的走向,掌握解考研题的方法思路;历年考题是最能反映命题意图,命题意向的。并且有助于挑选接近全真题的练习题模拟题等。那么,在强化这个备考阶段,就是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强化知识点,掌握难点重点,对于考研英语的复习是一个全面提升的过程,总结真题阅读中的考点、难点,对命题方向有所了解,在阅读中积极联想所背诵单词的含义,同时用阅读巩固单词的记忆。同时要在进行第二轮的阅读理解训练的前提下,增加翻译部分的训练。

但是,很多考生都对历年考题重视不够,缺乏足够分析。以英语阅读为例,其实所有的解题思路技巧,阅读方法都可从50多篇历年真题中锻炼出来。可很多人都觉得考过的题今后不会再考,看了也是白搭,或者做了但不认真,马马乎乎。

  考研英语四月复习的任务

►关于单词

现阶段对于英语的复习,还应该重点放在巩固基础上,而基础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单词和语法。我们先来说说单词,考研大纲规定的词汇约有5500个左右,其中大概包括1000个初高中熟词、1500个超纲词汇,还有3000个核心高频词。重点自然在于这部分核心词,大家尽量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记忆高效时间来背单词,每天100个左右。把临睡前和早上醒来的这段时间,用来回忆和巩固单词的记忆。背单词的时候大家不要死记硬背,可以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说结合历年真题来背诵,真题中包含了大量的核心词汇,这样在练习各种题型的时候,单词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任务:加快速度和效率,争取本月末之前一定要把单词过一遍,对于已经背过的单词要过第二遍。在本月末时,要掌握单词的音、形、义,看到背过的单词或词组能迅速说出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词义。

►关于语法

语法这个东西怎么说呢,不能花大量的时间,但也不能完全不复习。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可能很多考生对有些语法知识还是模棱两可的,仅凭语感支撑到了现在。语感的确是很重要,而且在做某些英语阅读的时候,语感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考研英语有一个难点叫长难句,无论是阅读、英译汉,还是作文,都会涉及一定量的长难句,这个不是仅凭语感就能搞定的。

任务:建议大家在初期每天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复习语法,把各种从句和特殊结构等知识形成有规律的表格,举出相对应的例子,可以一目了然。如果对于大纲要求的语法知识有任何疑问或盲点,要积极地解决这些疑问

►关于阅读

考研人都知道的一句话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所以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就一头扎进阅读的大海中,然后被各种长难句和生僻词扎得遍体鳞伤。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段时间做阅读一定要以精读为主,一天哪怕做一篇,就要真正的吃透一篇。总结出自己丢分的地方、挑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句子和单词进行反复记忆。同时与真题对照,慢慢总结出命题的规律和方法,使后期的复习更能抓住重点,效率更高。

任务:了解考研文章的题材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式和考研英语阅读常考题型,在阅读中巩固词汇和语法知识,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词要摘抄下来,进行识记;对于文中出现的好词句,要进行积累。

之所以在这份计划书里几乎没有具体的数字,诸如什么内容具体复习多长时间,放在什么时候复习等等,是因为考虑到每个人的基础不同、习惯也不同,所以不可一概而论,我们的说法只是个建议,希望各位考生能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顺利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