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歌声飞扬

"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三字经”:语文课,真易瞌,风一和,脑迷惑。为什么学生一上语文课就容易瞌睡呢?很显然,语文课有时缺情趣,再加上难以与其他学科一样,努把力便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无奈的情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我有一个小小的尝试:让歌声走进语文课堂。歌曲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一首好的歌曲能在社会上广泛而又持久地流行,并能影响某个时代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好的歌曲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唱歌或听乐曲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激发灵感和志趣,陶冶情操。大多同学对歌曲尤其是对流行歌曲津津乐道,对什么歌星唱了什么歌是什么样的歌词能如数家珍,所以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乐他们所乐,在乐中学得知识。因此,合理利用歌曲,把歌曲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较果。只要教学氛围和谐,课堂上就可以让歌声飘扬,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可以成为流动的美。

浅析语文课堂歌声飞扬

  一、 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如教课文《最后一课》时,我播放反映民族危难的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当歌曲播放到人们发出愤怒的呼声“九·一八”时,抓住这个情境导入新课,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和欣赏乐曲,从而了解草原概貌,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愚公移山》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手江涛唱的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用歌曲导入时,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首先,要定向。在播放乐曲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欣赏乐曲的旋律,体会其中的意境等,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活动。其次,要启发。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使他们深入理解乐曲的意蕴。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乐曲配以独白,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再次,要衔接。 教师事先要精心设计好过渡的环节,如注意设计好提问以及问题的展开等。在乐曲播放完毕时,要顺势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使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的教学。 用歌曲导入,时间控制在4至5分钟较为合适,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般地说,演唱一首歌曲大约需要5至6分钟,这使得用歌曲导入具有可行性。

  二、 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效果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如朗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可配以刘天华创作的哀乐《病中吟》。如朗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可配以轻音乐《空山鸟语》。这种配乐朗读的形式,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运用配乐朗读时,最好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乐曲。否则会对学生的注意力有负面迁移,冲淡主题。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

  三、 学唱歌曲,深入体会诗歌意境

诗歌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核心是品味诗中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性观照和情绪体验。而借助音乐这一手段,以声传情,情随乐动,便能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诱发美感,探求诗中的意境美,从而成为再现意境的手段。我国诗歌原是可以合乐而唱的。到了唐代唱诗之风兴盛。这样,促进了诗歌创作并使诗歌通过歌唱而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宋代词人力求“唱歌兼唱情”。宋词有一千多种词调,一调有一调之“声情”,由于乐谱、歌法失传,各种词调的“声情”后人不获亲闻,已经茫然难辨。今天的现代人给许多前人的作品谱上曲子,其曲与意境相交融,听其音,唱其歌,便能心领神会。这为我们的诗歌教学提供了便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便是来自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词《虞美人》。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他在寓中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知道此事后,赐酒将他毒死。作为亡国之君,他有着太多的无奈与凄苦,于是,他将满腔愁绪和对故国的怀念写进了这首词。教此词时,我让学生简单了解其写作背景后开始学唱。在忧伤而抒情的曲调中,学生很快便沉浸入缠绵幽怨的氛围。学生说,他们仿佛看到了金陵(南京)破败凄凉的景象,看到了词人的亡国之恨与如水愁思。诗中的意境在歌声中再现,在歌唱中被领悟。我还把李煜的《相见欢》一词谱写的歌曲教给学生,此歌曲与《相见欢》词相得益彰,两者结合得浑然天成,利于再现《相见欢》中的意境。缺少音乐课的学生自然兴奋万分,在这种热情的牵引下,对意境的鉴赏便水到渠成,易如反掌。

“才上眉头,却上心头”是南宋词人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名句。这首词是写给她丈夫赵明诚的,极言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和相思之苦。是一首“爱情诗”。唱惯了千篇一律的现代流行的直白抒情的爱情歌的学生,对这样含蓄抒发委婉优美的情感感到耳目一新。我教温庭筠的《梦江南》时,播放《一剪梅》歌曲,凄清婉转的乐曲在教室里飘扬,学生们跟唱后,清脆的歌喉在教室里回荡。在反复的歌唱中,学生们唱出了眼泪,唱出了悲愁。虽与诗人相隔几百年,但歌声却让彼此心灵相通。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去体味诗人的孤寂凄凉和缠绵相思。古代诗词如一位美丽脱俗的女子,学生被其特有的魅力所吸引,所陶醉。教完《木兰诗》、李商隐的诗《无题》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可分别让学生学唱歌曲《木兰辞》、《相见时难别亦难》和《但愿人长久》;教完《沁园春· 雪》后,让学生学唱歌曲《《沁园春·雪》;

学生说,动情地唱过了,便也自然记住了歌词,并且难以忘怀。

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引入音乐,让学生乐在其中,忘乎所以,那么,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让我们踏着轻风,唱着歌曲,和着节拍,感受着旋律,让歌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激情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