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论文参考

目前,审计质量控制是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有哪些相关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论文参考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论文篇1

浅析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

摘 要 有效控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现状、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原因,提出从提高审计独立性、治理审计市场无序竞争、重视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质量控制 失效 措施

近年来,随着有关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增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不断曝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形象,使得社会各界对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审计质量,加强中小型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具体分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其核心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产品质量。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它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将审计置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环境中,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审计对象因素、审计主体因素等,对其控制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其控制主体可以是政府有关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狭义的审计质量控制仅指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控制主体,由其制定相应的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本文所分析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广义的审计质量控制。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现状及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现状

1.审计的独立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审计市场存在四个行为主体:投资者、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和监管者。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群主要是中小型公司,目前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大部分此类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事实上是同一人,导致审计中三方委托代理关系的委托方(投资者)、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方(注册会计师)简化为两方关系,即被审计单位自己委托审计方(注册会计师)对自己进行审计,并由自己决定相关的审计费用等事项。监管者(政府)利用审计信息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作为审计需求方的监管者并没有为审计活动付费。这种失衡的审计关系,使得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担心失去客户,为了保住客户,事务所顺从被审计单位,甚至有的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这种注册会计师聘任模式的存在,导致种种弊端,容易引发购买审计意见的行为,最终影响审计的独立性,使审计和审计意见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2.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

目前的审计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竞争非常激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群中小型公司更是“僧多粥少”,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与客户搞好关系上。生存是事务所必须关心的问题,要生存,除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要维持外,还要拓展新客户,不少事务所争抢客户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收费标准。由于低价竞争,事务所的利润空间大大降低了,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要降低审计成本,只有采取缩减审计时间、省略审计程序等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落实审计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只是一句空话。

(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原因

1.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重视形式轻视实效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人以下的事务所,内部管理基本上都不规范,只有一名真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是许多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现状,其余都是挂靠的注册会计师,其本人并不在事务所执业,而在现场执业的人员又没有执业资格,即助理人员充当项目负责人,出审计报告时盖注册会计师章。像这种情况根本无法做到审计鉴证业务的三级复核质量控制。还有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无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分工不明确、无审计底稿复核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无质量控制程序等,也就是说事务所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有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虽有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这样就使得质量控制无法真正贯彻实施。

2.事务所执业人员素质与能力高低不齐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一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偏低,在接受审计委托时,较少考虑派出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的事务所为了节省人员成本,甚至项目负责人都是无执业资格的助理人员,他们在审计执行过程中,对审计过程中重大风险判断错误,对风险点把握不住,使用不适当的审计程序,应该关注的地方不重点关注,没什么风险的地方花费大量时间,有些重要问题也未能及时向上级汇报。除了业务素质外,还有些从业人员是职业道德水平问题,为了做某项审计业务,能够顺利出具报告,审计人员为被审计单位出谋划策,违规执业,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出卖审计原则,现实中常常有一家事务所不能出具报告的客户在另一家事务所出具报告。

三、加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一)提高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未能达到充分体现,主要是受制于我国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聘任机制,如果从这两方面加强管理改变,那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都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不能为同一人,董事长不能兼任总经理;其次,改变公司聘任注册会计师的体制,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人员组成有一定要求,其组成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又要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由审计委员会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解聘以及审计收费等,减少公司管理层对事务所施加压力的可能性,提高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   (二)治理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

注册会计师是专业人士,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是有偿审计服务,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与发展,事务所就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为会计师事务所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例如事务所分级制,对事务所综合实力从业务收入、注册资金、注册会计师人数、处罚和惩戒等方面进行评价分级,对于处于不同级别的会计师事务所规定不同的审计业务范围。目前我国只是对有无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有规定,但是广大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规定,这就造成一部分人员少的小事务所,胆子大、成本低,什么业务都敢做,使得一部分注重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型事务所反而竞争不过小事务所。降低收费并不是事务所的本意,只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如果是同类规模的事务所去竞争同类业务,想必事务所负责人从成本方面考虑也不会随意降低价格。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的检查和管理,制定处罚措施。

(三)重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

1. 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1)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防止客户风险转移

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现状是数量较多,但规模都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事务所对经济利益更为重视,在承接业务时,往往更多考虑收费多少,较少考虑审计风险。其实审计项目风险大小不仅直接影响事务所经济利益,还决定着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控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应该对被审计对象环境充分了解,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状况,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诚信度,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谨慎承接审计业务,防止客户风险转移。

(2)事务所内部应根据审计项目情况,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一般审计小组成员应由和客户无利害关系,对客户行业特点熟悉,了解其生产经营流程等人员组成,审计小组组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制定周密的审计方案,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预算审计时间,对专家、内审等工作要妥善利用,对每项审计业务,事务所应至少委派一名项目负责人,该项目负责人应有足够时间和执业能力,应能够亲自到项目现场参与审计工作,而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负责签字的人。项目负责人可以采取培训、团队工作等方法,使项目组成员清楚了解所做工作的目标。

2.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1)根据审计风险,采用可靠、有效的审计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哪些审计证据、数量是多少以及需要实施哪些审计程序,都要根据初步判断的审计风险和确定的重要性水平,那么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是怎样得出的,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当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符合性测试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发现内部控制可信赖度高,则可以适当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另一种是发现内部控制不可信赖时,则应该加大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程序要体现和达到审计的目的。在审计执行过程中,根据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审计人员也要适时调整审计方法。

(2)规范审计程序,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

项目风险与审计质量控制是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复核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关键。要严格执行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和事务所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各级复核人员复核职责不同,复核的侧重点不同,其复核责任不能相互减轻、替代或免除。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事项发生变化时对审计计划的修订是否适当有效,具体审计程序是否及时修订并实施;是否准确评估了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已确定的检查风险是否满足可接受的最低审计风险水平的要求,已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及采用的具体方法能否保证发现已存在的重大错误及舞弊;结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重大审计问题的态度,以及对审计结论的最终影响程度;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的表达类型及方式是否恰当。

3. 审计后的质量控制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制度

一项具体审计业务结束后,事务所还应当及时总结审计工作,对质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的执行,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可能性。目前执行问题是事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经常的情况是制度都是有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走了样。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制度需要考虑事务所现有的从业人员能力、事务所的经营发展战略、具体的操作管理方式等。

(2)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业务工作底稿归档制度,业务档案应按业务类型整理、保存。保存在档案中的底稿应是有效的审计工作底稿,如果是财务报表的草稿或是已被取代的工作底稿就不应保留在档案中。业务档案应按档案性质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两者分别装订,以便更新。在完成业务档案的归档工作后,未经事务所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业务工作底稿。如果因工作需要借阅档案,也要办理相关手续。

四、结语

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业务,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给行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靠信誉、靠诚信、靠质量,注册会计师行业才能日益成为受人尊重、社会信赖的经济鉴证类中介行业。

参考文献:

[1]张海梅.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2):60-63.

[2]李莉,高峰.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模式.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5-57.

[3]汪名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初探.理论月刊.2008(5):77-79.

[4]张健,谷栗.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绿色财会.2010(11):21-2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论文篇2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研究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在中注协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有8067家,其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约占9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成为会计行业以及审计市场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向其服务对象展示其审计成果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愈发地受到了事务所以及社会相关群体的关注。

一、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1、审计收费与审计成本不协调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服务的对象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时,收费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往往会压低收费,以寻求更多的审计业务。以某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例,绝大多数的单项业务收费在2000—5000元之间,很少有超过1万元的单向审计业务,相较于大型事务所来说收费较低。虽然通过此方式承揽了更多的业务,但是过低的收费却使得事务所难以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用、审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等,严重影响着审计质量。

2、审计业务执行不规范现象严重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主要通过审计业务的执行予以体现。实务中,审计业务执行的不规范现象非常严重,大大降低了审计质量。比如,有些审计人员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故意删减一些审计程序。一些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较为简单,有些审计人员直接跳过了控制测试部分,没有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还有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质量复核阶段,为了节约成本,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参加复核工作,很难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

3、审计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队伍的建设是其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因素,高水平的审计质量需要有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予以支撑。目前,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审计队伍结构不协调。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人才较少,实习生、正在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偏多。尤其是在每年上半年业务较为繁忙的时期,在校大学生、实习生等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审计队伍不稳定。在实际管理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流动性较大,不仅导致事务所审计人才的流失和人才培养成本的提高,而且也严重影响着审计业务的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