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

  【内容摘要】翻身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运用范围广、技巧性强、变化多样、种类繁多,表现性极其丰富。如踏步翻身、点翻身、串翻身、大蟒翻身、吸腿翻身等。要想跳出唯美的中国古典舞蹈,翻身的训练必不可少。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对这一技术有详细的了解,并且要把握这一技术技巧的重点与难点,为中国古典舞蹈舞出最美的东方神韵奠定充足的基础。

浅析中国古典舞“翻身”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翻身 技术技巧

技术技巧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中的技术技巧有着极强的训练性和极其丰富的表现性。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是,以借鉴戏曲舞蹈为基础,融合中国武术的动态和动势,同时吸收了西方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成功经验,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训练功能的动态体系。这一体系之下有着独特的舞蹈技艺、严谨的训练步骤以及规范化的审美特点。而翻身类技术技巧则是其中不容小觑的重要内容。

  一、翻身的来源探究

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独具艺术性和民族风格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渊源来看,这种具有继承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态技艺表演手段,在中国古典舞的重建和发展中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甚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继续发展。

  (一)戏曲中的翻身

可以说戏曲舞蹈中的翻身动作是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的前身,中国古典舞翻身动作是对戏曲舞蹈翻身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在戏曲中的翻身动作十分丰富,形象内涵也各有特色,“生”“旦”“净”“末”“丑”每个“行当”的造型表现力及形式美也各有不同,相对应的人物角色也拥有特定的翻身动作。比如“掖腿翻身”“踢腿翻身”经常出现在刀马旦、武旦和花旦的动作里。“掏腿翻身”是“武生”“刀马旦”“武净”及“靠把老生”必备的“行当功”。①

在京剧中起霸、走边等,运用翻身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人物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的翻身,则表现英武刚健。翻身动作在戏曲片段中主要承担情景、情绪表达的作用,而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传承于戏曲翻身,从古典审美的角度出发将其得以发展与创新。

  (二)武术中的翻身

除了来自戏曲中的翻身之外,在中国传统武术中,也给古典舞蹈中的翻身提供了相应的灵感和依据。来自武术套路里的“翻腰”其实就是一种武术式的翻身,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

翻腰:预备姿势,右歇步双摆掌

动作说明:上体前俯,沿纵轴向左翻转一周;同时两臂先左后右依次抡绕成左歇步双摆掌。

要点:上体必须沿纵轴翻转,快而有力,两臂要抡成立圆。

教法提示:

(1)先保持一定高度做左右翻转练习。

(2)先放慢教学,让学生体会翻转的感觉及双臂抡绕的路线,然后再加快速度。②

翻腰也有着极强的韵律美,先静后动。在刚性的武术中,用腰的柔韧使中国武术刚柔并济。而这些都给中国的古典舞中的翻身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可以说,古典舞的翻身就是融合了戏曲中的翻身与武术中的翻腰,结合古典舞自身特点,为诉求艺术美感应运而生的。

  二、中国古典舞中对翻身的借鉴与发展

  (一)舞蹈翻身的审美特点及技法分类

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是一项得天独厚的技术技巧,立圆的动态和相应的手臂连接动作的完美配合。拧俯仰动态姿势无缝隙的衔接,收与放、顿与展之间的鲜明对比表演,赋予这种技术技巧动作以生动的韵律感和层次感。

中国古典舞中的翻身来源于戏曲和武术,区别于芭蕾。芭蕾舞强调“开”“绷”“直”以及延伸、拉长。古典舞强调“拧”“倾”“圆”“曲”的审美特点,而这四个特点,在翻身动作中得以完全体现。立圆的线条、曲线的身体、倾斜的动感、拧转腰劲。从动态和形态上都具有古典舞所独有的审美风格。

中国古典舞中翻身类技术技巧种类繁多,主要以手部的配合或重心的不同来区别,但在腰部的能力和特点上是共同的。

  1.手主要有两种类型:“敞开”和“刺”

“敞开”就是翻身时手臂打开,要像车轮一般。“刺”就是翻身时手和臂要像利剑急驰出去一样,整个身体成长形状。

  2.脚下的变化主要有双脚重心翻身,单脚重心翻身和移动重心的翻身三种

(1)双脚重心以踏步翻身为基础,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以髋关节为轴心,腰为力点,手臂打开双山膀走立圆轨迹,进过侧腰、后腰、俯身、双脚脚掌、脚后跟交替碾动的过程,完成身体与地面平行的翻转动作,他们的发展是跳踏步翻身、矮翻身等。

(2)单脚重心以点翻身为基础,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经吸腿向支撑腿外侧点步,支撑腿做半脚掌的碾动,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它的发展是吸腿翻身、跨腿翻身、盖腿翻身等等。③

(3)串翻身则是移动重心的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走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可以原地或行进完成。④

以上所有翻身的特点和运动轨迹都在于腰部的能力,这是做好一切翻身的基础,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个道理。

  (二)舞蹈中翻身的运用

在舞蹈剧目表现中,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衔接动作决定着舞蹈的细节。翻身是一个很好的衔接动作,如剧目《再别康桥》中,男演员用一套复合类的翻身技巧的衔接给观众带来十分流畅的视觉效果,给人印象深刻。

不仅如此,翻身动作还具有情感表达功能,当在剧目中人物性格塑造或剧目情节需要情感表达时,那么翻身动作的表情性就是成为表达形象或情绪的有力途径。“轻”“慢”“柔”的翻身可以表达人物情绪舒缓或悲切等,“稳”“块”类型的翻身可以表达人物高兴或着急的情绪。如剧目《大师哥小师妹》女演员开场的点翻身接吸腿翻身和中间的一圈串翻身,充分体现了小师妹武艺精湛,天真活泼的性格。   翻身还具有烘托气氛的功能,当舞蹈剧目跳脱出故事情节的拘束,舞者的内心感情需要途径外化为具体时,技术技巧的运用,就能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情感,使大家在审美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如舞蹈《扇舞丹青》中身韵与技巧相融合,连接巧妙,虽然剧目本身没有要表达的具体剧情,却有要表达的主旨意境,需要独特的技术技巧来烘托出这种意境所需要的氛围。

由此可见,翻身可以根据舞蹈作品需要人物个性、场景气氛提供不同类型的情感表达功能,去满足创作需要的表情状态。由于翻身在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观赏性也非常高。正因如此,翻身也是很多编导在创作和编排舞蹈时最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技巧。纵观中国古典舞女子剧目,甚至包括一些民族民间舞蹈剧目都会或多或少的应用到翻身这一技巧,最近几年的少数男子剧目中,翻身技巧也开始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趋势仍在不断加强中。

  四、中国古典舞翻身训练步骤及要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