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审计的目标

审计署十二五规划确立了审计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为目标,强调要坚持“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审计思路。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部门,要敢于担当,认真履行经济卫士的义务,承担起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责任。

国有资产审计的目标

  以合规性、效益性为目标,强化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对外投资是企业优化资金,发挥企业效益的一项举措,但是如果企业领导人不作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不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决策,甚至借对外投资转移国有资产,势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对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相关权力和责任的监督。概括的讲,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投资股票、期货,联营,举办第三产业等,审计人员审查重大投资项目时,除在关注立项审批的程序是否合法、完善,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否真实、科学,项目的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问题外,要重点关注对外投资的效益,采取数据分析,运用一些经济指标比如投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进行计算;运用趋势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审计分析,按照国家法律与行业标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导向评价企业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以合法性、效果性为目标,强化对企业资本运营审计。

资本运营是企业以优化产业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进行的一种资产经营方式,然而,现阶段企业盲目、无效益资产的重组导致这项工作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把握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首先重点关注企业资本运作事项本身是否符合国有资产管理法等规定;其次要关注资本运作程序是否合规,是否经过股东大会、国资委等部门审核、批准;第三要关注资产评估是否公允、准确;同时对企业进行资本运营后的营运能力,社会贡献力的分析评价也是审计不可缺少的内容。

  以真实性、公允性为目标,强化关联方交易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规模、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重组等形式成长为企业集团, 集团公司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关联方交易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盈利的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受利益的驱动,一些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利润或者进行资产利益的转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总的来说,企业的关联交易大致可分为:产品购销、劳务提供、内部融资、资产置换、提供担保等。无论是哪种关联交易,审计人员都要重点关注资金流向,作深入细致地延伸。在关联企业产品购销方面,审计人员要关注交易价格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销售后短期内回购,是否存在低价出售给无需经手的中间企业,交易价款是否支付等,防止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收入利润或转移资产;关联企业劳务提供是企业经济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包括营销策划、工程代理、维修、广告宣传等,审计人员要关注劳务合同的签订是否公允,费用的给付是否符合市场规律,财务核算是否合规等;在资金通融方面,审计人员要将关联方拆借资金利率与市场同期利率进行比较,关注财务费用的核算,对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防止企业转嫁风险;在资产置换方面,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资产置换的是否平等,置换收益是否体现,防止借置换之机,转移国有资产。由于企业集团相关联的经济业务不同于正常的.营业关系,利用关联方交易达到非法目的往往隐藏很深,审计人员应提高职业警惕,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规避审计风险。

  以合规性、完整性为目标,强化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的审计。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资金的保障是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贷款的增加,对外担保被广泛企业采用,如母公司为子公司担保、子公司互保即关联方担保,对外部企业担保等,企业间短期借款也成为一种融资方式,但是如果融资方到期不能偿还债务,必然给另一方带来风险。企业担保和借款分为对外担保和借款和关联方担保和借款两大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企业外部担保及借款情况,审查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担保事项是否在财务报告中进行了信息披露,同时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信用程度、近几年盈利情况、偿债能力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关注内容;关联方担保及借款则要关注其贷款利率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抬高或压低现象,相关的财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费用的核算是否准确、利息收入是否得以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