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闫家中心小学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张家川县闫家中心小学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时称“清水县闫家镇中心国民学校”,座落于县城东10公里的巍巍关山脚下。学校占地面积1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1980平方米,绿化面积1280平方米。分七个年级7个教学班,16名教职工,235名学生。学校整体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雅,管理机构健全,教学设施齐备,教师队伍优良,教学成绩优秀,是我县一所占地面积大,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拟建寄宿制中心小学。近年来,学校以“教育即是服务”为教育理念,以“管理科学、教师优秀、设备完善、校园优美、制度规范、学科特色”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科学、全面发展、创造卓越”的管理理念,以“爱心、责任、奉献”为学校精神,建设一支“合格、进取、好学、创新”的教师队伍,培养“文明、求知、体健、个性、创新”的现代人,增强校风、教风、学风的文化蕴涵,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夯实基础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目前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各项设施齐全,功能室完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是莘莘学子求学的乐园。

20闫家中心小学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学校创建工作保驾护航。

自2017年底确定学校创建县级绿色学校以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的创建工作。县人大李主任在百忙之中先后两次来到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和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马玉凤副县长也先后对学校 70

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县政协关春生主席和环保局的王局长多次来到学校督查创建工作;财政局和物价局对学校的创建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教育局、乡党委政府更是把学校的创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妥局长、米局长、马局长先后五次带着相关股室长来到学校督查和指导创建工作,为学校出谋划策;乡领导李振书记、张跃东乡长、马平平副书记为学校排忧解难,耐心的与农户交涉协商,征收了农户的闲杂房屋,把学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了一片,实现了师生多年的夙愿,打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二、学校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生创建认识

为加强领导,使创建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处室人员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互相配合。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举行了“从我做起,积极创建绿色书香校园”的动员大会,会上就“什么是绿色学校”、“为什么要创建绿色学校”和“怎样创建绿色学校”作了探讨,会后全体师生在誓词上宣誓并签名。并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号召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定期评选“绿色优秀班级”。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需要,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档次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创建工作不仅能推动校园建设,而且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 71

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来促进学校管理,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促进校园环境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书香校园”将作为闫家乡学校今后发展的特色来培育。

三、注重校园绿色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强化绿色人文理念,从建立生态型、节约型、学习型校园的高度,关注绿化工作和校园文化,加强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美化。学校在每个楼道两边张贴了大量的环保宣传画,让环保理念处处出现在你的眼帘,走进你的心中。在生态环境建设上,2011年共投入10余万元,重新装修了教师食堂和教师宿舍;硬化了近500平方米地面;加固和美化了100多米长的护坡;新种植100多平方米三叶草,校园里栽上了二十六颗云杉和竹子树等常绿树木;现在整个校园绿树成荫,鲜花四季常开,绿树、鲜花、芳草相映成趣,整个校园就像一个美丽的花园。

四:多方渗透,扎实做好环境保护教育

1、 挖掘课程内涵,渗透环境教育。

我们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深入挖掘科学、语文、社会等学科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法规,使他们不断地加深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以及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后果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真正懂得在产生环境行为时什么是

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例如:科学学科强调各类资源的分布,联系人为的无节制地开采和浪费,向学生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育;社会学科强调化学废料及生活废料给人类带来的污染及灾害,生物学科则从生态环境遭受污染,增添同学们的生命忧患意识;语文学科从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渗透人文关怀。

《20闫家中心小学创建市级绿色学校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