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范文

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在工作上,我们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合理化建议书,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对事业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范文

  事业单位合理化建议篇一

xx市财政部门近几年陆续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固定资产清理、往来款清理、银行账户清理和审验、出租(租入)房地产情况核查、财务收支检查等专项工作,发现部分单位存在坐支现金、账外设账、往来款长期挂账、固定资产管理零乱、专项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印章保管不符规定、账实不符等问题突出,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步伐的缓慢,应当引起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

从总体上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的进程上参差不齐,对会计内控的认知度和执行度也远远落后于企业,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花大力去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大部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由领导说了算,财务部门仅仅充当“出纳员”的角色,只负责日常账务处理,没有真正发挥理财的作用,资金管理凭领导个人意图操作。对会计内部控制单位领导及其财务部门不了解也不重视,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安排,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只要按规定编好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了,而忽视加强对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财务部门想实施会计内控但得不到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因而无法坚持。2.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很多部门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内控制度,包括经费开支标准,业务流程等,在实际操作中仅凭经验、惯例、或者是按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办事,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一些部门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却因陈旧滞后、不完整等种种原因而不能执行或没有执行,执行力低下,制定的制度和办法形同虚设。

3.人员配备、岗位分工不合规定。按《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但是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或其会计主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取得。如一些协会学会等规模较小的单位往往因为业务简单或人员少,会计工作往往由其他部门的人员临时兼任,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辩别和拒绝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些单位没有按照会计内控的基本要求实行不相容职务的分设,造成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会计、出纳工作由同一个人担任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究责任。

财政和审计等部门近几年逐渐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除常规监督检查、各类专项检查外,还通过调查座谈等途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各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行为,遵守财经纪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市部门预算的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发现的问题还没有制定出有效解决或改进的对策和措施,一些单位对检查出来的问题也没有积极整改,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完备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单位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自觉性。笔者就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培养良好的内控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

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因此,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首先,单位负责人提高认识,强化“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单位负责人要带头学习有关财政、财务会计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其次,财会部门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建立健全会计内控的责任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强化内控意识,实施会计内控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有关经济业务涉及到的所有部门都是内控的范围;因此,单位内各部门都应具备内控理念,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

2.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一是对单位内各部门定岗定责,明确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互相牵制,以达到会计内控的效果。财务部门要做到会计、出纳不由一人兼任,印章和支票等分开保管,出纳人员不兼任稽核、会计档案管理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等。二是要依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结合有关部门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在实施中规范财务流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等。规范单位财务审批程序和制度,“一把手”不得直接分管财务工作,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加强内部监督,及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对单位内控的执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单位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属预算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促进整个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有关部门加强宣传,为内控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通过举办培训讲座、介绍先进典型等形式,向各单位宣传建立健全会计内控的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

3.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者,应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监督,强化绩效理念,规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单位的依法理财积极性,以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自觉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要从偏重预算管理转变到预算管理和对单位的`财务指导二者并重。创新工作思路,实行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开辟财政部门与单位之间沟通与联系的多种渠道,从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事业单位合理化建议篇二

今日更多的热门新闻:渤海溢油事故封堵限期已到,康菲为何欺人不力堵漏;广电总局“限娱令”生效,港女星接通知取消北上;综合性网址导航趋近饱和,网址导航发展应求变;慈善总会否认将获赠药物每盒25000元出售;中国富豪1亿美元冰岛拿地,国内房产商出逃。

(一)强化财务人员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意识,为了有效的做到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并适时的提高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的能力。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本单位财务人员对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其所在岗位的责任相挂钩,并积极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大对财务风险知识及控制方法的培训力度来提高财务人员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够从技术和意识两个方面来强化财务人员对其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二)提高对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实际能力,为了做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对财务人员在此方面的工作能力进行必要的提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在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其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进行有效的评估;第二,要善于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并适时的从某个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合理的衡量与检测;第三,要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一般风险事项和意外风险事项时的应变能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手段,以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的要求。(三)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模式,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预防与控制财务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或模式。因为就财务风险而言,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之中,其形成及扩展的阶段都是有所规律的,根据这种规律可以有效地预测财务风险甚至量化财务风险。 为了充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及量化的目的,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量化,以便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较准确的估测。 因此,准确、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通过将财务风险的量化指标值同该预警指标值进行相应的对比,可以确定财务风险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严重程度。而在对预警指标及相应的预警值进行设立时,要充分注意其连贯性与一致性,但在必要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更。另外,在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建立时,要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技术,因为财务数据一般都是以海量数据的形式存在,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的预警模型可以充分实现对海量财务数据的有效处理,从而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或预警的目的。

  事业单位合理化建议篇三

第一条为了推进我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非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合理化建议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办法及措施;技术改进是指对机器设备、工具、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其内容包括:

(一)工业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改进,生物品种的改良和发展,新产品的开发;

(二)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能源、原材料,以及利用自然条件;

(三)生产工艺和试验、检验方法,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安全技术,医疗、卫生技术,物资运输、储藏、养护技术,设计、统计、计算技术,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改进;

(四)工具、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

(五)科技成果的推广,企业现代化管理理论、管理机构、管理方法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有创新,经应用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成果的项目,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

(六)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经验、成果,首次应用于采纳单位并取得明显成效的;

(七)属于本职工作范围,但所提的建议和项目有创新因素,采纳实施后取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第四条同时具有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方能按本办法评奖。

第五条省内开展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五小智慧杯竞赛等活动,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可以参加评审,但不得重复发放奖金。

第六条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在提出者所在单位不能采纳时,可向外单位提出,采纳单位应视同本单位人员对待。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各地、州、市、县和盛省辖市各产业部门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本地区、本系统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成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委员会,委员会由行政、工会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合理化建议的组织、评审、采纳、实施、鉴定、奖励及宣传等工作。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行政或工会,由各单位决定。办公室主要负责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的征集、登记、整理、传递、存档等日常工作。根据需要,可建立各专业评审组,负责合理化建议的讨论和评审工作。

第三章效益的计算及奖金标准的评定

第九条凡可以计算出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应首先算出每年节约或创造价值的数额,再确定奖励等级。年节约或创造的价值,指扣除实施费用后的净增价值。自采用之日(指实施后见经济效益之日)起,按12个月为计算单位,可以跨年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一)节约价值计算:

1.工时节约价值=(原定额工时一改进后定额工时)×计算期前一年平均工时费用×计算期实际产量一工艺改革费用。工艺改革费用,包括为改革工艺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及工艺改革后需增加的费用支出。工艺改革费用中,属于添置固定资产者,按其折旧年限平均分摊,其它一次或逐年分摊(下同);

2.原料、燃料、材料、动力、工具等节约价值=(原实际平均先进单位消耗定额一改进后实际单位消耗)×该物资单价×计算期的实际产量一工艺改革费用。物资单价指计算期内的国家牌价。没有国家牌价的物资,按实际价计算。如系替代材料,其单价应为替代前、后材料的单价差;

3.减少废品节约价值=成品或半成品单件价值×(改进前6个月的平均废品率一改进后6个月的平均废品率)×计算期实际产量一工艺改革费用;

4.工程设计节约价值=(单项工程的审定预算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实施后的单项工程决算)×相同设计的单项工程施工项数一施工工艺改革等实施费用。(二)新工艺创经济价值计算:创经济价值=(老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平均先进单位成本一新工艺产品或半成品等的单位成本)×计算期的实际产量。新工艺产品的成本指工厂成本,半成品的成本指工厂内部核算成本,均包括工艺改革费用。

(三)新产品创经济价值计算:创经济价值=(计算期为12个月平均销售单价一单位产品平均工厂成本一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一单位产品税金)×计算期实际销售量。单位产品税金为销售单价×税率。享受减免税待遇的新产品,在计算时仍按原规定计算税金。

(四)新品种、新花色创经济价值计算:创经济价值=(计算期为12个月的平均销售单价一单位产品平均工厂成本一单位产品平均销售费用一单位产品税金)×计算期增加的销售量。

(五)技术服务等其他方面创经济价值,由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