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人走政息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春节期间,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些市民聚集在市区东城墙广场、红旗广场等地,在寒风中,以签名和举横幅等方式表达对市长耿彦波的感激与挽留。面对市民对市长调任后政策延续性的担心,节后上班第一天,大同市党政负责人表态:政府工作是连续的,新官要理旧账。对于大同的市民来说,政府的这一表态固然能安定不少民心,但是,政府的一句承诺就能打破“人走政息”的怪圈吗?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破解这一困局呢?

避免人走政息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一朝天子一朝臣 地方政府创新多陷“人走政息”困局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频现创新举动,但遗憾的是,许多创新活动由于主抓领导干部的离任,常常难以延续,曾经的创新也大多成了昙花一现。

有“改革老将”之美誉的山西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在长治推行以整顿吏治、疏通民意表达、加强舆-论监督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搞得何等轰轰烈烈,然而,当吕日周调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之后,长治的改革浪潮很快就平息下来。

同样,2017年,时任阿勒泰地区纪委书记的吴伟平,带领新疆阿勒泰率先在全国进行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实践。当时,吴伟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示了极大的改革决心,并表示将逐步实现“有限公开最终过渡到无限公开,从区域试点到全国推行”。但2017年8月,吴伟平因病去世,而他的这一创新举动最终也走入了故纸堆。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曾有研究者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设立以来的84个入围候选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基层政府的许多制度创新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制度困境,甚至那些曾经获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项目,也有差不多 1/3名存实亡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试点往往是重蹈了“人走政息”的覆辙。

谁当家谁做主 人治思维让地方政府创新难延续

虽然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创新实践确实为地方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为何主抓领导一离任,新政就很难在当地继续存在呢?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实践的领导个人符号色彩较浓,导致其成败多系于一人之力。

在现实中,由于一些创新项目相对于某些地方现行的法规条例来说,有一定的冲突性,甚至还与其它部门的利益发生冲突,这样,在得不到中央有力支持的情况下,很多创新实践就成了主抓领导个人孤军奋战的“独角戏”。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旦项目的主抓领导离任,项目就立即失去了政治支持力和推动力,必然无法延续。

其次,还有一些创新实践目,是某些主抓领导为了快速建立个人政绩,在没有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规划之下而上马的项目,虽然这些改革创新在解决某些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不是系统规划,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所以,一旦主抓领导

离任,继任者为了快速解决产生的新问题,必然要停止“新政”。

另外,畸形的政绩观让继任领导对刻有前任领导符号的创新实践往往避而远之。“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少的新任领导为了快速建立个人功劳簿,常绕开前任领导遗留下的半截子工程,另起炉灶进行改革创新,目的是避免自己成为前任“未竟事业”的继承者,而无法开创自己名下的政绩,由此甚至出现了“领导换届树也换届”的搞笑桥段。

打破政府创新“人走政息”怪圈关键在制度

基层政府创新实践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果仅凭领导干部个人的热情和力量,不但很难长久维持下去,而且一旦出现“人走政息”的问题,就会扰乱地方发展,降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问题呢?

倾向顶层设计的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说,地方政府创新有很多是问题推动的创新,但是更多的创新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因为制度创新既要考虑具体问题,又要考虑一般性问题,只有从非常具体的问题创新转为一般性的制度创新甚至理念创新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这项创新是可持续的。由此可知,政府创新要避免“人走政息”的尴尬,首先就要从提升创新实践本身的可持续性上来下功夫,多进行制度创新。 将创新实践成果最大范围地制度化。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要使基层创新成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制度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制度建设要自上而下加以规范,尽可能及时在更大范围和更多领域加以推广。在现实背景下,只有当基层创新的动力主要不是源于地方政治精英的个人偏好和政绩驱动,而是由于中央和地方高层的刚性政策要求和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时,才有可能真正破解“人走政息”的困局。对此,学者于建嵘曾提出,“基层改革经验要想摆脱人走政息,必须将改革的成果形成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改革方向随着地方主政者的调离而发生改变”。

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目前,我国官员的任期时间普遍较短,一般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而且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在一届任期内频繁调动的现象非常突出。往往是干部还在任期内,开展的创新实践刚刚进行到一半,但就因为已取得的政绩被升迁调离,创新实践也因此失去了积极推动力,使得创新的生命周期与领导者个人的任职周期直接联系在一起,导致人在政在,“人走政息”。要避免这一问题,就要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让处在一些全局性工作岗位上的领导,尤其是市、县级的“一把手”在干满任期以后再调离,确保其开展的创新实践项目能尽量有头有尾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