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点: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

  1.隆温:

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

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惊厥或抽搐:

应根据惊厥、抽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多数抽搐者,降温后即可止惊。

(2)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所致缺氧者,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脑水肿或脑疝者,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20%甘露醇1~1.5g/kg静脉注射或快速静滴。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4)脑实质炎症引起的抽风可用中药、新针治疗。给予镇静剂或亚冬眠疗法。频繁的抽风可同时加用氢化考的松治疗。

(5)低血钙引起的抽搐应及时补充钙剂。

(6)由脑性低血钠引起的抽风可用3%盐水滴注。

  3.镇静剂应用原则: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

(2)肌肉松弛后即停;

(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常用药物如下:

(1)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次,肌注,必要时静脉缓注,但不超过10mg.

(2)水合氯醛 成人1.5~2g/次,小儿50mg/kg/次(每次不大于1g),鼻饲或保留灌肠。

(3)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次,稀释后静脉缓注(1ml/分),至惊厥缓解即停注。用时注意观察呼吸,如减慢则立即停止注射。

(4)苯妥英钠:成人0.1g,每6~8小时肌注一次。有积蓄作用,不宜长时间应用。

(5):钠、副醛、冬非合剂等可酌情选用。

  4.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